1、口号是旗帜,也是激人奋进的明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近代出现的口号,正确的是( )
①自强求富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扶清灭洋 ④变法图存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2、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御敌于国门之外”
②“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
③“和平”“民主”“团结”
④“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
3、到1926年11月底,湖南已有54个县建立农民协会,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以上材料表明
A.农民阶级成为北伐的主力军
B.湖南湖北军阀势力非常薄弱
C.北伐促进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D.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各地创建
4、消灭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与以上表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西藏和平解放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晚清政府如同一棵摇钱树,英法联军发动这场战争后疯狂摇晃这棵摇钱树,但是许多钱却被另一个人给捡走了。根据所学的知识,捡钱最多的“另一个人”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7、某次战役后,光绪皇帝曾为战斗中牺牲的将领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 指( )
A.徐邦道
B.左宝贵
C.丁汝昌
D.邓世昌
8、《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开国大典、西藏解放、抗美援朝
B.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9、八国联军不包括下列哪一国(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奥地利
10、初二某班学生编制黑板报《红旗飘扬》。其中有一历史事件与其意义不符,请你找出来
A.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 秋收起义——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基础
C.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11、关于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就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发射
B.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
C.用自己的火箭为外国发射卫星
D.2001年,我国成功发射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12、我们现在对商朝的了解远远超过对夏朝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
A. 夏朝距离现在比商朝更久远 B. 商代有比较成熟的文字记载
C. 迄今商代的遗址发现比较多 D. 人们对商朝的研究力度更大
13、洋务运动的口号
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外争国权
14、八年级一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依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为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5、1956年召开八大,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没有建立起来
16、下列属于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
A.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17、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的共同点为
①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 ②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组织、发动群众
③斗争的矛头都指向清政府,同时反侵略 ④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护国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宋案”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D.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19、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把队伍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C.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D.延安革命根据地
20、解放战争期间制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A.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D.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减租减息
21、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2、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______。
23、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____________1918年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4、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克服1959-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_____
25、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______”的洋务运动;“______”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26、时间:_____年6月至10月,历时4个多月。
27、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_______爱国运动,曾提出“_______”口号。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3)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4)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
29、在《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在瓜分狂潮中,日本将_____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30、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
31、
图片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导火线是什么?
3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民族独立梦,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什么?为此,在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什么方针,有什么意义?
(3)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20年前的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33、除孙中山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代表3位
34、尊重才能互信,合作才能共赢。新中国成立后,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近代中国的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图一,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何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二及材料三中的图二、图三分析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从中你得出怎样有益的启示?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中形成的外交布局。
(5)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