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新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 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2、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概括为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3、党史专家认为,这次会议最终完成了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到开放的三个转变。由此可见,“这次会议”( )
A.揭开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
B.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C.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以往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那就是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中央与地方武装联合围剿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遭到统治阶级的镇压
5、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的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 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6、现代著名画家,他大器晚成,从一位民间木匠成长为“人民艺术家”,擅长花鸟虫鱼的写意画,这位画家是( )
A.齐白石
B.张大千
C.赵丹
D.徐悲鸿
7、抗战老兵杨再和老人回忆一次战役时说:“命我军赶赴徐州听命。车抵徐州车站,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派车来接……部分行至车辐山下车,我师王铭章旅失去联络,……遭遇敌军伏击,伤亡颇大。”该战役的重要意义是(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
C.标志着日军速亡中国战略的破产,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8、“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艾布拉姆斯指出:“历史本身并不是一系列固定不变的客观事实,而是像跟它互动的文学一样,本身是一个需要阐释的文本。”下列史实阐释恰当一项的是( )
A.辛亥革命——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三湾改编——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七七事变——侵华日军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屠杀
D.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②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 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11、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12、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指出,“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接力赛中,康有为是第一个接棒跑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接棒后的主要活动是
A.师夷长技,创办实业 B.宣传科学,废除八股
C.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D.戊戌政变,以死明志
1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了解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武装斗争。下列收集的资料与这一主题
不符的是 ( )
A. 广州起义 B. 金田起义 C. 安庆起义 D. 萍浏體起义
14、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邹容
D.陈独秀
15、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是指( )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6、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历史事件 | 太平天国运动 | 洋务运动 | 戊戌变法 | 东北抗日 |
历史人物 | 洪秀全 | 李鸿章 |
| 杨靖宇 |
A.李大钊
B.曾国藩
C.康有为
D.赵一曼
17、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内容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偿军费白银4.5亿两
18、李鸿章说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了解决“火器”落后的问题,清政府创办了( )
A.汉阳铁厂 B.上海机器织布局
C.上海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9、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以上事实说明
A.“一国两制”构想为祖国统一开辟了道路
B.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已经完成
C.中国广泛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广泛认同
2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和平共处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2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2、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到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
23、_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______。
24、下图为21世纪之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签字仪式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影响了世界很多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年。
25、军事防御: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________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
26、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道路;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一条____的道路。
27、1945年,加速胜利的主要因素:(1)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2)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3)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4)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______。
28、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_______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图二是______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______和______的侵占。
(3)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这两个地区分别于________ 年和 ______年回归祖国。
29、全国统一:1928年底,________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30、五四运动的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⑦_____、陆宗舆、章宗祥。
31、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形成的核心领导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3、完成下表。
人物
| 文学作品(最好是本期所学)
|
聂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赵树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徐悲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鲁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郭沫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二 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材料三 这次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样全党终于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顺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1)材料一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上山’的思想”表明中共将革命重心转向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闯出的“革命道路”的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战略大转移”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次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四中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5)根据上述相关材料回答,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什么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