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清远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其中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状况(     

    A.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 2、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这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该退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清朝正式灭亡

    C.洋务运动的失败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3、五一节小亮家要买一部汽车。爸爸说:“就买‘奇瑞’,它可是咱们国产的第一部汽车!”小亮笑着说:“错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 4、“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和平共处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不结盟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6、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A.提出了改革开放

    B.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C.完成了拨乱反正

    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7、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C.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 8、《讨袁檄文》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 9、“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的“另外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

    A.日本

    B.沙俄

    C.美国

    D.德国

  • 10、近代中国曾经流传许多反映时代主题、鼓舞人心的歌曲。下列歌曲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黄河大合唱》

    ②《国民革命歌》

    ③《解放区的天》

    ④《八月桂花遍地开》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 1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中国的版图由“大葡萄叶”变成“大公鸡”。与中国版图的这种变化相关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 12、如图所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农民申请加入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庆祝合作化 上海信大祥公私合营挂牌

    A.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

    C.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向社会主义过渡

  • 13、毛泽东说:“我准备坐班房……现在是美国、苏联和我们共产党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尤其是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这体现出(     

    A.毛泽东不具有政治远见

    B.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

    C.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虚伪本质

    D.广大人民群众对和平的愿望强烈

  • 14、《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下列关于这一文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被封为干王

    B.未能付诸实施

    C.提出向西方学习

    D.提出有田同耕

  • 15、“今大皇帝(道光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与这段史料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 16、“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召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材料所涉及的运动的性质是(            )

    A.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运动

    B.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 17、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加强海防而建立的新式海军有:

    ①南洋②北洋③勃海④福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8、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张之洞认为:“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之于铁。”为此,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创办了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 20、如表是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所占比例,表中材料反映了(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0﹪

    A.新民主主义经济占主体

    B.三大改造存在不彻底性

    C.公有制经济基本建立

    D.私有制经济已不存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进行了艰难曲折、不屈不挠的斗争,催人奋进。(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农民阶级

    在内忧外患中,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19世纪末,______运动兴起,进行反帝斗争。

    (2)地主阶级

    ______运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资产阶级

    ______(事件)中,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11年的______,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1915年,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______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4)无产阶级

    1921年7月,______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______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毛泽东等人创建______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即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______进行战略转移。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发动______事变,挑起侵华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______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______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______的伟大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反攻,发起三大战役。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______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22、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______________

     

  • 23、洋务运动时期,为培养政府急需的人才,洋务派兴办了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______;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______

  • 24、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都反映时代特色。

    (1)太平天国建立前期颁布了《________》,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建立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2)《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25、目标:破袭日军的________,摧毁日伪据点。

     

  • 2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49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确定的。

  • 27、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的终结。

  • 28、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__________

  • 29、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 ______

  • 30、辛亥革命的果实被___________窃取,他建立起________的统治。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 32、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

    (1)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表格。

    战争

    战后签定的条约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面对这种局面,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斗争。请写出中国人民抗争的2个事件。

    (3)从近代中国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学习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33、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申报》于 1872 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见证了中国 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事件•报道)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现象的报道。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 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

    ——《申报》1894 7 9

    (1)依据材料一,说出造成“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的重要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 只有三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会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名众,人足家给。”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革命党人及辛亥革命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人物•评价)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杰出人物、事迹的评价。

    材料三: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兴政治力量的代表,进入社会舆论的视线,在变法自强的社会氛围内,他受到了来自《申报》的关注,并被给予希望,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甲午战后的中国社会舆论的倾向。

    ——《晚清政治改革潮流中的社会舆论》

    材料四:数十年来专心一志,以谋中国革命,其始之也,人人无此观念,而于彼独先继之也;屡仆屡起,人人无此坚忍,而于彼独不屈;人人不料有此伟大之结果。

    ——《申报》1911 12 24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受到了来自《申报》的关注,并被给予希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申报》所云“数十年来专心一志,以谋中国革命”评价的主要历史人物是谁?文中屡仆屡起,人人无此坚忍主要评价该历史人物的什么精神?

    (报业•使命)除了《申报》,中国近代还涌现出一批新式报刊,它们承载着特殊 的历史使命。

    材料五:一般人论报纸者,以为报纸之使命不外二端: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自表面观之,此二者如能忠诚以为,似已尽报纸之能事。

    ——摘编自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

    5)依据材料五,概括以《申报》为代表的近代新式报刊承载的特殊历史使命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