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四川泸州高考语文第三次质检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丱guàn),指童子。丱,丱角,儿童发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

    B.簪笔扈从,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C.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空间上指北方,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

  • 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A.良庖岁更刀,割也

    B.技经肯綮之未尝

    C.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之义 悌:孝敬父母

    B.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

    C.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怀抱负

    D.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号称“大经”,《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都选自《左传》。

    B.《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后南宋大儒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大学》是儒家学说最早最精密的哲学论文之一,《中庸》阐明修身治人的规则。

    C.朱熹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著有《大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

    D.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他的《人间词话》堪称是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 5、下列名句出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苏轼--宋代)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唐代)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陶渊明—汉代)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渡记(节选)

    宗璞

    这一年夏天,北平城里格外闷热。

    自从东北沦陷之后,华北形势之危,全国形势之危,一天比一天明显。但几年下来,北平人对好些事都“惯”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各自忙着生计时,还不失北平人的悠闲。晚上上戏园子听两口马派或谭派。摆香烟摊儿的在左近树杈上挂着个鸟笼子。学生们上学时兴兴头头把车骑得飞快。什刹海绿堤上夏天的鲜碗儿里,鲜藕、鲜菱角和鲜鸡头米没有少了一样。

    出西直门经过路旁一些低矮民房,便是田野了。青纱帐初起,远望绿色一片。路旁高高的树木也热得垂着头,路上车辆很少。一辆马车慢吞吞地走着,几辆人力车吃力地跑。只有一辆黑色小汽车开得飞快,向北驶去。

    车上坐着两位四十上下年纪的先生。他们是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和物理系教授庄卣(友)辰。他们刚在城里参加过一个聚餐会。孟先生闷闷不乐。庄先生却兴致勃勃。

    “蒋的这次庐山谈话会规模不小。”庄卣辰说。孟樾看着前面白亮亮的迅速缩短着的路,心不在焉地说:“可真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国家积贫积弱,需要彻底地改变。”孟樾说,“你听见那民谣吗?”他一面说话一面回想着聚餐会上听说的民谣:“往南往南再往南,从来不见北人还,腥风血雨艳阳天。”他反复念了两次“腥风血雨艳阳天”,餐桌上的空气渐渐沉重。有两位先生正举箸夹菜,那乌木箸也在半空中停了片刻。

    “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呢”孟樾一半是问自己。“我们的国家已经经过快一百年的腥风血雨了。其实逃不过的。”

    “打仗吗?”庄先生坐直了身子。

    孟先生沉默了半晌,才说:“政府现在的对策仍是能忍则忍。今天大家谈话虽大都表示要立足于战,却较谨慎,你看出来了吗?”

    卣辰睁大眼睛,认真地想自己看出来没有。

    白闪闪的路继续缩短着。他们斜穿过一个小镇很快看到明仑大学的大门。车子驶过校门,校园里别是一番天地。满园绿意沉沉,一进校门顿觉得暑意大减。

    车子经过槐荫夹道的路,经过小山和几座古式建筑,停在孟宅门前。孟樾下了车进了门。屋内很静。悬着浅黄色纱窗帘的小门厅十分舒适宜人。通过道的门楣悬着一个精致小匾,用古拙的大篆书写“方壶”二字。他走进过道,过道拐弯处的长木椅上,一个男孩正垂头坐在那里。

    “小娃你怎么没睡觉?”孟樾诧异地问。

    小娃没有像往常一样扑上来迎接爸爸,他慢慢放下手里正玩着的东西,抬起头来,脸上带着专注沉思的表情,和一个六岁的孩子很不相称。停了一下,他还是跑过来牵住爸爸的手,一面伸着脸儿,问:“爸爸,耶稣是哪一年生的?”

    孟樾每天和孩子谈话的时间很少,而每次小娃都提出不止一个问题,使他颇失为父的尊严。这次倒还好。他不必思索就答出来:“一千九百三十七年以前。就是说,今天是1937年,七月七日。我们的公元纪年就是从耶稣生那年开始算的。”

    “为什么从耶稣开始算为什么不从你生出来或者娘生出来或者姐姐生出来开始算”。

    “耶稣是个伟大的人物。”孟樾说,觉得一时很难讲清耶稣究竟怎样伟大。“他爱人,愿意为别人牺牲。”

    他们走到凸窗前,小娃从椅上拿起一个木制十字架递给孟樾。这十字架上有耶稣受难像,雕镂精细。无怪乎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

    “耶稣爱人,愿意牺牲,别人就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吗?”小娃仍仰着小脸问。

    “那些人当然是坏人。”孟樾忽然有些烦躁,把木像还给小娃。小娃体谅爸爸可能累了,便握住木像不说话,跟着孟樾走进内室。

    室中彩色缤纷,床上地下都拖着亮光纸环的链子,象到处流淌着鲜艳颜色的小溪。孟夫人吕碧初和十岁的小女儿嵋正高兴地裁纸涂浆糊。

    “小心,别踩了。”她们笑着警告。

    “这是为明天卫葑的婚礼吧?”孟樾脱下长衫,嵋抢着接了放在椅子上,碧初也笑盈盈地站起,从椅上拿起长衫挂好,转身从浴室里取出凉手巾,让弗之擦汗。

    “先收拾这里。”碧初说。小娃也帮忙,一面说着笑着,满室温馨的气氛,让人心里熨贴。孟樾坐在藤椅上看着,忽然自语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你说什么?”碧初转脸问,马上又说:“时局怎样了?外面有什么消息?”

    “那蚕食政策是明摆着的。狼子野心,无法餍足。一味忍让,终有国破家亡的时候。”他说,见大小三张极相似的脸儿都望着他,自己笑了。“也不至于马上就打到北平来。”说着起身往书房去了。

    书房在孟家是禁地,一排排书柜占据了大半间房。靠窗处摆着一张大写字台,堆满了书稿。书稿中有一个大面绿色玻璃铜框台灯。灯身上镌满了篆字,细看可以辨出是五千字道德经。后面墙上,挂着“无人我相,见天地心”的大字对联,每个字有一尺见方,是从泰山经石峪拓下来的。小长桌摆着五六方砚台,有漆匣或红木匣,有一个“墨海”,还有一块朴素的汉砖砚。孟樾这时不看一眼,只在转椅上转过身面对大字对联默默坐了半晌。

    (节选自《南渡记》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北平人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庸常的人们在面对战乱之时的悠闲自在和麻木不仁,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B.孟先生和庄先生对时事的分析,既道出了抗战初期政局的艰难,也表现了他们忧国忧时的情怀。

    C.小说结尾描写孟家书房这一细节,意在透露主人书香门第的出身和作为知识分子的操守,深化了小说主题。

    D.小说以散文化的笔调,叙述了北平沦陷前人们的生活故事;尽管战争硝烟笼罩,却不乏浓浓的家园温情,给人以凄迷的美感。

    2小说写小娃问爸爸有关耶稣受难的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作为长篇小说的开篇,同样描写“七七”事变前夕北京人的生活,本文(节选部分)与《四世同堂》在选材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运用“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归巢。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氓》中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宫中之事都可以咨询郭攸之、费讳、董允然后施行,这样一定可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然而现实却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曹刿论战》的结尾,曹刿担心齐国会有伏兵,认为要一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才可追赶齐军。

    (5)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往往会走向灭亡。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3)《登高》中,道出郁积杜甫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能展现曹操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卫风·氓》中用来表现因思念而痛苦,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描写秋江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一味冥思苦想不如直接学习有益。

    (2)杜甫《登高》中写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沦陷区的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一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宋]叶梦得

    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肥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B. “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C. 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

    D. 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2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论语·学而》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弱,众不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墨子·兼爱(节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文化典籍

    B.谨而   信:守信用

    C.亲而仁民   亲:关爱

    D.人与人相爱则不相   贼:偷窃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爱之弗仁   己欲立立人

    B.视人之国若视国   尧舜犹病诸

    C.是故诸侯爱则不野战   则噪而

    D.君子于物也   中庸为德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6处)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5结合材料,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张有何异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因此,每一代人的读书生活与体会也有不同。身在2020年的我们,都听过很多有关父辈读书的故事,对比自己的读书生活,定是感慨良多。

    请你给将来的儿女写一封信,向他(他们)述说你对不同年代读书生活的体会或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