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显)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在内) 常于几成而败之(多少)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卖)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乌龟) 致知在格物(推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国在克隆猴研究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近日又在猪的疾病模型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外媒争相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国人的创新能力。
②由于政府进行房地产调控,楼市日渐冷清,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金盆洗手,不再做房地产生意,准备回笼资金进行水产养殖。
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人们喜爱的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④令人叹为观止的《星球大战》借鉴了神学、神秘主义、神话及经典文学等方面的元素,彰显了人类社会千年来思想文化积淀之丰富。
⑤前不久,美团打车高调登陆上海,网约车市场再掀波澜。运营商为了提高订单量锱铢必较,对车费价格进行合理预算,选择微利经营。
⑥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A. ①④⑥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来不少人认为,老子是主张搞愚民术的,这主要源于对《老子》第三章、第六十五章的不同理解。老子成了主张搞愚民政策的罪人,这实在是一个错误,应该予以纠正。
《老子·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中,“贤”,敦本作“宝”字。《说文》谓:“贤,多财也。”“不尚贤”与“不贵难得之货”一样,皆指财物而言,不是说不尊重有贤德的人。“虚其心”,民则无欲。“实其腹”,民则无饥饿,当然就会感到满足。“弱其志”,民则无欲望,不争,不受外物之迷惑。“无知”,意谓没有什么意见,能安居乐业,对生活现状感到满意。
可见,老子在这章里是对现实社会中的物欲横流和道德沦丧进行批判,他认为,统治者崇尚财物、炫耀富有,是扰乱人心、造成社会动乱,即“民争”“民盗”“民乱”的根源。因此,要坚决杜绝。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应该消除贪婪私心,使民众恢复纯朴的民风,国家才能大治。
老子是否主张搞愚民政策,关键是如何理解《老子》第六十五章中“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这句话中的“愚”字。如果仅仅从今天人们对汉字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当然是说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其实不然,古汉语的“愚”,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愚”,其意思是不一样的。“愚之”,实为使民众诚朴、淳厚之意。“明民”,意为启发民众巧智。王弼注0《道德经》说:“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河上公注《道德经》说:“谓古之善以道治身治国者,不以道教民明智奸巧也,将以道德教民使质朴不诈伪也。”高延第认为:“愚之,谓返朴还淳,革去浇漓之习,即‘为天下浑其心’之义,与秦人燔诗书、愚黔首不同。”
所以,老子的“愚之”,根本不是搞愚民政策的意思,而是主张去除奸智,提倡诚朴。老子认为,由于统治者以智治国,而民众巧以应付,所以,奸伪丛生,天下大乱,即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就是“以智治国,国之贼”的理论依据。现实社会丧失了“道”,才出现孔子那一套仁义、礼乐等。
由上可见,老子完全是针对奸诈虚伪的社会风气,而提出对民“愚之”,即社会回归到诚朴纯真的自然天性。
(选自《国学》,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文》释“贤”为“多财”,“不尚贤,使民不争”中“贤”也可如此解释。
B. 老子对物欲横流和道德沦丧的批判集中体现在“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上。
C. 高延第认为老子的“愚之”与秦国人“愚黔首”的做法完全不一样。
D. 儒家的仁义、礼乐等思想是在奸诈虚伪的社会风气出现之后才出现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老子搞愚民政策这一论断,文章先树靶子,再逐层批驳,最后梳理出内涵。
B. 文章第四段用较多笔墨阐述“愚”的含义,体现出老子的诚朴纯真的社会立场。
C. 文章引用王弼、河上公注《道德经》句子,阐释了老子所言“愚”的真正含义。
D. 文章论证老子不搞愚民政策观点的同时,也让我们从中认识到老子的政治图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人们能够正确理解《老子》的内容,老子成为主张搞愚民政策的罪人的认识就不会出现。
B. 老子认为,应该杜绝统治者尚财、炫富的行为,因为这是扰乱人心、造成社会动乱的根源。
C. 如果社会回归到诚朴纯真的自然天性,那么奸诈虚伪的社会风气会随之消除,国家就能大治。
D. 老子认为,由于统治者以智治国,而民众巧以应付,所以造成了“以智治国,国之贼”的局势。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 ,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能够分清自我与外界的区别,辨清荣誉与耻辱的界限。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诸葛亮的才智和他一生的功业。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熊与龙的叫声在诗人耳旁回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直接描绘了赤壁的壮美景象,为秀丽无比的江山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后引起了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
(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设王羲之、陶渊明、王勃、苏轼是好友,某天他们在微信群里组织了一次以“人生突围之道”为主题的讨论,大家先后在群内表达了看法。请在以下文字中填写他们各自符合情境的诗文名句。
(1)王羲之:时人多因“老之将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而悲叹生死无常,个人认为生死本不同,当正视人生,积极作为,不虚无,“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2)陶渊明:人生难免有困境,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往者已矣,来者可待,“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3)王勃:我虽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却悟得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定当自我砥砺,矢志不渝。
(4)苏轼:天地间物各有主,你我当淡泊清心,修身自好,不羡身外之物,“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方能实现人生的大突围。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句证明了曹刿的观点,即齐师败绩并非使诈而是真的逃跑。
(2)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1)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王勃《滕王阁序》)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5)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碧琉璃滑净无尘”中作者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展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B.“当路游丝萦醉客”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是游人被春景吸引之意。
C.“日斜归去奈何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
D.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喜不自禁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2】“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中最具动感传神的是哪两个词,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复从大军克荆、澧、衡、潭,擢宝庆卫指挥佥事,迁指挥使,命镇益阳。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蛮。调征蜀,克龙伏隘、天门山及温汤关,予世袭指挥使,仍镇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郭)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胡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B. 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C. 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D. 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户,官名。明清为低级军官。明时此职务为卫所军中职务,掌军户一百。胡海从百户做起,做到万户,是升官。
B.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祁阳附近有祁山,那么祁阳就在祁山的北面。
C.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等级从高到低,“侯爵”位低于“公爵”,文章当中胡海就曾被封为“东川侯”。
D. 乞归,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宋朝陆游诗《答胡吉州启》云:“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海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自从王总管被攻克以后就归顺了贾鲁,并且当了百户的官,跟从了后来打了败仗的贾鲁的军队。
B. 在攻打靖江的时候,他在南门战斗生擒了两个万户;晚上四更时分又从北门八角亭登城破敌。
C. 对于武冈等苗蛮作乱,胡海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法:叛乱的首领,全部捕杀了;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D. 在敌人全都据守上、下关的时候,明军的分工是:王弼攻打上关,郭英带领胡海攻打下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
(2)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5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背诵吗?
针对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