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中国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的重要目的是
A.体现中国军事强大
B.对其他国家进行核讹诈
C.作为与大国抗衡的砝码
D.维护世界和平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是
A.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红岩》
B.话剧《茶馆》、音乐史诗《东方红》
C.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D.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北伐战争
5、票证是鲜活的历史记忆。下侧粮票说明,当时中国( )
①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②日用物资比较匮乏
③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周恩来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歌曲是:( )
A.《大路歌》 B.《毕业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黄河大合唱》
7、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统治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
D.反帝爱国运动
8、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说到底就是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脱贫摘帽,全面实现小康
9、京师大学堂成立于下列哪个时期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0、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络邀请各省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一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是( )
A.“廊坊战役”,揭开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B.“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C.“火烧赵家楼”,揭开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 D.“公车上书”,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1、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该政策是美国在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口口口口”应指
A.协定关税 B.门户开放 C.改革内政 D.民主共和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几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袁隆平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你知道“袁隆平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是
A.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B.发现青蒿素
C.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14、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明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的证据是( )
A.总理衙门 B.
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D.
湖北军政府
15、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国民党一大
16、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编写《晚清风云》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B.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再度出逃
17、学习第一单元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侵略与抗争 B.帝国的彷徨 C.近代化的起步 D.王朝的振兴
18、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文化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是( )。
A. 国王 B. 军队 C. 学校 D. 天主教会
19、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党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
A. 五四运动 武昌起义 B. 新文化运动 武昌起义
C. 中共一大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20、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 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中共二大:时间、地点、内容:P67意义:___________。
22、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是______。
23、___________,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_____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5、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0世纪末,中央政府决定实施___________战略,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6、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一系列的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后,引发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这次运动的洗礼,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
27、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重视农业生产。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 ______。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开创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 ______。
28、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军是_____,后期的主力军是_____
29、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________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____________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30、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_______,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_______,这是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探索中,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共八大由此提出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2)1982年中十二大召开。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建设目标?
(3)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基本路线,其内涵是什么?
(4)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八大分别将哪一理论成果写进党章,作为中共指导思想
3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01年,清政府签订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哪次革命?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3)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回顾党的历史,有何感悟?
(4)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建党多少周年?
3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强调: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3)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弘扬哪些“长征精神”?
34、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社会各领域次第出现,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种时代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大转型】
材料一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
【思想大裂变】
材料二 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及其性质。
【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随着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人文主义思想渐趋形成。这一思想提倡冒险进取的精神,成为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航海家们的精神动力。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其世界影响。
【殖民大扩张】
材料四 在十六世纪的大海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场景:无数的黑人们在狭小的船舱中拥挤的生活在一起,他们被套上手铐和脚镣,衣不遮体,如同牲畜一般,被送往未知的远方。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贸易,黑三角贸易。
(4)材料中“黑三角贸易”的起点是哪个大洲?简介“黑三角贸易”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