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阿里地区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作战方针是(   )

    A. 攻坚战   B. 地雷战   C. 麻雀战   D. 运动战

  • 2、太平天国真正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的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 D.廊坊战役

  • 3、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形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此战拉开了清政府变法维新的序幕

    C.此战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4、下列因不平等条约签订而发生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虎门销烟

    B.《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C.《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D.《九国公约》——五四运动

  • 5、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句子,具有时代性。将下列口号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cb

    B.cab

    C.bca

    D.cba

  • 6、我们村82岁的老爷爷经常给年轻人这样讲:“我13岁的那一年,我们家分到了5亩6分地,祖祖辈辈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那一年,整整一个冬天,我们全家不知道冷,不知道累,都在整理我们的土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那一年新中国( )

    A.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A.孙中山

    B.袁世凯

    C.毛泽东

    D.李鸿章

  • 8、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知新报》

  • 9、《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而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A.使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反攻

    B.使华北全境解放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 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有关这次远征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 遵义会议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 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C. 吴起镇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D.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1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 D.协商关税

  • 12、中共十九大确定什么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毛泽东理论

    B.三个代表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3、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C.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D.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 14、《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废除了封建制度

  • 15、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 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实用地球卫星

    C. 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D. 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 16、观察下图,你得到的信息是(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 17、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星星之火是(

    A、井冈山根据地       B、陕甘根据地

    C、湘赣根据地   D、中央根据地

  • 18、电影《赛德克巴菜》讲述了1895年后日本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赛德克族人(台湾高山族的一支)奋勇反抗,捍卫本族彩虹桥信仰的故事。该故事发生的背景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马关条约》

  • 19、它极大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它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寻机歼敌的第一个大胜仗,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心。以上评论赞颂的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20、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得出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主要是吸取了(     

    A.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B.辛亥革命成功的经验

    C.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

    D.工农革命运动的经验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______(人物);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人物)。

  • 2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日最庞大、主权表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这一条约是在____战争后签订的,该战争发生在1900年。

  • 23、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_____、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_________ 的序幕。

  • 2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时间是______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_______。

  • 25、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26、兴中会:________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________”。

  • 27、全民族抗战:枣宜会战中________壮烈殉国;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

  • 2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当时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陕甘宁边区首府(     )。

  • 2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它标志着________;我国得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 30、“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年来,它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 迹。”这里描述的城市是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回答

    (1)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是由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影响?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革命的发生?领导者是谁?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3)1921年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使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 32、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 3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八年级某班同学以历史上“中日两国的关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回眸历史)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分别属于日本发动的哪场侵华战争期间的形势图?图一所属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时事追踪)

    材料二  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何贡献?

    (3)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14年”是指从哪年9月至哪年9月?

    (4)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同学们达成了“抗日战争是合作的胜利”的结论。请你结合史实从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来进行简单说明。

    (读史明智)

    材料三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分子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4)请你列举一项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结合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发表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