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新乡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除跪拜礼,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这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       

    A.大力推进政治民主化

    B.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C.废除了儒家传统道德

    D.提倡平等自由观念

  • 2、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戊戌变法性质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开办新式学堂   D. 训练新式军队

     

  • 3、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的高峰是(  )

    A. 争相给清政府贷款   B.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C. 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   D. 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

  •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农业     B.交通运输业

    C.重工业       D.农业、商业

     

  • 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某校决定排演--出有关中共一大的话剧。剧本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A.确定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B.决定联合国民党进行北伐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6、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 7、下图呈现了一位伟大人物早年的革命历程。这位“伟大人物”是(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之洞

  • 8、马克思曾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A.从中国获得2100万元赔款

    B.占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C.迫使中国开放五处口岸通商

    D.在中国通商口岸修建工厂

  • 9、他曾经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杨利伟

    B.王选

    C.邓稼先

    D.袁隆平

  • 10、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 《诸子百家:中华文化的源泉》

    C.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 《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 11、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A.1921年中共一大

    B.1922年中共二大

    C.1923年中共三大

    D.1924年国民党一大

  • 12、影响两岸统一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 吕秀莲不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外国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

    C. 民进党台独思想严重

    D. 大多数台湾人民认同台独

  • 13、建国初期,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藏太远,交通不便

    B. 为了保护西藏的文化古迹

    C. 为避免进一步伤害民族感情

    D. 西藏军队愿意投诚

  • 14、1916年底,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将其《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稿寄给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发表在第2卷五期上,接着陈独秀在下一期刊出了自己撰写的《文学革命论》进行声援,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B.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

    C.新文化运动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D.新文化运动提倡出版自由

  • 15、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怀着优国优民的爱国情感,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他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 16、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把反封建礼教的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性作品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狂人日记》

  • 17、一批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游行队伍在北京天安门前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护法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 18、1958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全国应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A.左倾错误蔓延到教育

    B.新中国教育成就突出

    C.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

    D.教育革命助推经济发展

  • 1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20、下列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中国

    D.美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大会决定创办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22、《新青年》和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 23、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其最终目的是( )( )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 2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________

  • 25、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 26、1839年,______领导了虎门销烟;______收复新疆。

  • 27、武昌起义开始时间:  _______年10月10日。地点:_______

  • 28、在抗日战争中打破日本企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_______;在解放战争中,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战役并解放长江中下游的战役是_______

  • 29、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_____),人民幸福。

  • 30、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农业技术的研发是推动国家农业发展的关键。1973年我国的水稻品种技术研发获得了重大的突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走上了民族独立的和平发展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中华民族独立后,在民族复兴大道路上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70年代末,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实现富国梦的道路,“伟大的历史转折”指的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木路线”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3)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 32、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代伟人)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写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名称。

    (民族英雄)

    3)中国近代109的艰难抗争与探索中,涌现出诸多民族英雄:

    A.鸦片战争中虎门牺牲的清廷将领——______

    B.东北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将领——______

    C.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______

    (薪火相传)

    4)使命呼唤担当,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 33、“三反”运动的内容。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国弱遭人欺,近代中国,任人宰割,教训深刻。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表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图表

    材料二:马克思说:这个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

    材料三:1895123日,日本海军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中说:“今天我给你写信不为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心平气和地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如能来日本,海军中将、枢密顾问随便你当……”(注:此信写于18951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四:下图德国漫画《在中国作战》

    (注:八名穿不同服装的军人肆意殴打一中国老人)

    请回答: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英国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材料二中的“这个国家”是指哪个国家?它在中国获得的“好处”主要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海军司令给丁汝昌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指出日本海军司令认为中国连战连败的原因。

    (4)材料四漫画反映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