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对兀鹰来说, 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 但是 只要
B.所以 因此 只要
C.因为 因此 如果
D.所以 但是 如果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我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__________的态势愈发突出,在不少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但我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不会__________,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掣肘,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落后,就难免__________,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这是在深刻洞察现实后发出的自强之声,应当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铭记于心的信条。突破核心技术,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芯片、发动机等很多方面,需要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如果能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业,不管是“狼来了”还是“狼走了”,就都能__________。
A.后来居上 一往无前 仰人鼻息 处之泰然
B.奋起直追 一帆风顺 受制于人 应付裕如
C.奋起直追 一帆风顺 仰人鼻息 处之泰然
D.后来居上 一往无前 受制于人 应付裕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发现她数学成绩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__________,也就是一味地死背公式,但不去理解公式背后的缘由与道理。
②新学校的图书馆真是__________,什么种类的书都有,这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③财贸所所长说,有关我国有可能今年年底开征奢侈品消费税的说法,是__________的事。
A.本末倒置 应有尽有 无中生有
B.舍本逐末 应有尽有 捕风捉影
C.本末倒置 包罗万象 捕风捉影
D.舍本逐末 包罗万象 无中生有
4、迄今为止年代最久的、全世界仅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京杭大运河
5、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用典。用诸葛亮跃马舰场建功立业最终归于黄土的典故,说明世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倍感寂寞无聊。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诗描写了乐声的优美。前句“以声写声,声中带形”,表现了琴声的起伏多变、华丽悦耳;后句“以形写声,形中带声”,表现出的琴声或抑郁或欢快,感情丰富。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词语,又把抽象的情绪形象化了。
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两句在炼字上极具功力。“一一”写水面荷叶错落有致,极具层次感;“风”勾勒了微风拂过荷塘、荷叶随风轻摇的姿态;“举”字最为传神,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陌生人到梅庄
黄建国
有一天,一个陌生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梅庄,打听马堂的家在哪儿。有人告诉他,马堂去双庙镇了,到后晌才回来。
“哦?”那个人这样说,显出很诧异的样子。
“找马堂有事?”
“唔。”
“去,到他家去等。”
但是,陌生人没有去马堂家,而是绕着村子转了一圈,然后坐到村口梅二的小卖铺前,买了一瓶汽水,有一搭没一搭地喝一口,一边望着通往双庙镇的路。中午,梅二问这个人要不要来一包方便面,他可以免费提供碗和开水,被陌生人拒绝了。
“不要。”他很简洁地说。
随后,陌生人捣出自带的干粮,咬一口,嘴里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就汽水吃。他坐在小凳子上,目不斜视,沉默地等待着,让人摸不出深浅。没有人再敢主动开腔与他说话,因为他是个彪形大汉,又长着络腮胡子,看起来像一个身手不同寻常的人。梅二试了几次,终于鼓足勇气询问陌生人是不是还需要一瓶啤酒。这回,陌生人只摆了摆手,连口都不开了。
梅庄的人,没有谁见过一个外地人,来到一个他不熟悉的地方,居然可以有这样目无一切的做派。他们都被镇住了。他们分别站在不远不近的街边,朝这边张望。突然有人想到这个人是来找马堂的,忍不住叫了一声:“噢哎。”另一个跟了一句:“嘿呀。”第三个咽下一口唾沫,说:“啊哈。”他们想,马堂终究有麻烦了。马堂这几年跟外头交往太频繁了,又是贩卖牲口,又是建苹果库,还买了康明斯大卡车;他本人戴一副墨镜,石头镜片;整天骑着摩托车,日一声向东,日一声往西,把去双庙镇当玩耍一般;看看,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看看,远道而来的寻仇者找上门来了。马堂的麻烦这下大了。等着看,梅庄今天要发生点儿什么事情哩。
早已有人把消息在路上通报给了马堂。马堂倒很镇静,并不下摩托,一只脚撑在地上,摘下墨镜说:
“就一个人?”
“谁知道村外的果园里,有没有他的同伙埋伏着?”
“我没有仇家。”
“来者不善,你得防一手。”
“哈,”马堂说,“我又不是没见过三个浪子过队伍,走。”他拧一下油门,日一声奔回梅庄来了。
陌生人有些惊讶地站起来,对马堂说:“我找你呢。”
马堂不摘眼镜,问道:“你是谁?”
陌生人说;“我从北山来。我爸让我找到你。”
“谁是你爸?我不认识。”
“为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马堂现在取下了眼镜,捏起衣襟擦拭镜片。他看见村街上的人在渐浙围拢过来,便说:“借一步说话,到家里去坐。”
马堂没有关闭头门。从外头绕过照壁朝里望,可以看见他们两个面对面坐在上房厅里。一开始,马堂很响亮地拍了一下大腿,还高声“哦”了一下,后来说的话就听不清楚了,但很明显他们都比较激动。不久,陌生人和马堂同时出来了。马堂说:“你回吧。回去好好给你爸说说,啊,说不定我还要去看他哩。”
陌生人的眼圈有些红。梅庄人很不理解,那么高高大大的一个人,又有满脸胡子,眼圈却红了,这让他们大失所望。他们有些心不甘。
有人问马堂:“事情了结啦?”
马堂说:“结了。”
“没敢动手?”
“谁动手?”
“这么说,你把他制住了。我就说么,在咱村里,不把他捶扁才怪呢。”
“至少卸他一条腿。”另一个人说。
梅二指着那个陌生人的后背愤愤不平地说:“长得像一堵墙,却是个抠皮,坐了大半天只喝了五毛钱一瓶的汽水。”
这时候,马堂说:“梅二,我要你五瓶啤酒行不行?我今天高兴,大家一起喝。”
梅二连声说:“好的,好的。”
马堂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委是不是?那是一九七二年的事情,将近三十年了。刚才那个北山人他爸当麦客给咱队里割麦子,他婆娘生了娃,青黄不接,娃吃不上奶水。我是打麦场场长,私下做主偷偷给了他二十斤小麦带回去。当时生下的娃就是刚走的那个大胡子。现在他爸得了绝症,临死前让儿子来谢称我一声,不然他合不上眼睛。就这么个事情,人心长着哩,那人是个孝子啊。你们想到哪里去了?”
几个喝啤酒的人咕嘟咕嘟往嘴里灌,没有一个人吭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陌生人连一瓶啤酒都舍不得买,只是喝汽水,这说明他继承了刚刚去世的父亲的遗志,做一个节俭持家的人。
B. 村子里的人对这个陌生人抱着畏惧的心理,是因为这个人长得很魁梧,而且以前也有人到村里来示威。这引发我们对农村治安的思考。
C. 马堂请大家喝啤酒,并且解释了事情来龙去脉后,大家都只往嘴里灌啤酒,没有人吭声,这说明大家对自己先前的想法感到很内疚。
D. 村民们看见陌生的彪形大汉来找马堂“寻仇”,很多人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情。这揭示了在农村经济能人的窘境,也在某种程度上批判了国人的劣根性。
【2】结合文本,简析马堂的形象特点。
【3】在村口开小卖铺的梅二是本文的一个次要人物,简析梅二在文章中的作用。
7、根据语境,填写名句。(只选3小题)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愁是有重量的,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长亭送别》里崔莺莺的愁也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将自身放逐的原因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霖铃》下片中,作者叹息从古到今的离别之哀:“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词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又将离别之意推进一层,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赋予了新的意义。
(5)弟子颜渊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6)诸葛亮的事迹常常成为诗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杜甫《蜀相》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书愤》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8、按要求填空。
(1)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3)荀子《劝学》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借日常所见之动物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用心专一的重要。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子曰:“___________,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第十二》)
⑵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⑶苟余心之端直兮,____________。(屈原《涉江》)
⑷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荀子·劝学》)
⑸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⑹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⑺____________,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⑻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运用贴切的比喻是《诗经·卫风·氓》这首诗的特点之一,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淇水有岸、池沼有边来比喻凡事都有一定的限制。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六国灭亡后王室成员被解送到秦国的情状,暗示其悲惨命运。
(3)“风”和“雪”作为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古代文人常常吟咏的对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是对眼前风雪交加的景象的描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
(2)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3)高适《燕歌行》中,描写前线军情紧急,敌军侵略的战火已经点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注)篷底睡,感谢风儿!
(注) 人人:那人。
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时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先挝折其脚,遂杀之。由此太祖以为能。
累迁九江、东平、乐安太守,并有治迹。坐与督军争斗,髡刑五岁,输作未竟。会太祖出征在谯,闻邺下颇不奉科禁,乃发教选邺令,当得严能如杨沛比,故沛从徒中起为邺令。已拜,太祖见之,问曰:“以何治邺?”沛曰:“竭尽心力,奉宣科法。”太祖曰:“善。”顾谓坐席曰:“诸君,此可畏也。”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既欲以励之,且以报干椹也。沛辞去,未到邺,而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畏沛名,遣家骑驰告子弟,使各自检敕。
沛为令数年,以功能转为护羌都尉。十六年,马超反,大军西讨,沛随军,都督孟津渡事。太祖已南过,其余未毕,而中黄门前渡,忘持行轩,私北还取之,从吏求小船,欲独先渡。吏呵不肯,黄门与吏争言。沛问黄门:“有疏邪?”黄门云:“无疏。”沛怒曰:“何知汝不欲逃邪?”遂使人摔其头,与杖欲捶之,而逸得去,衣帻皆裂坏,自诉于太祖。太祖曰:“汝不死为幸矣。”由是声名益振。及关中破,代张既领京兆尹。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沛前后宰历城守,不以私计介意,又不肯以事贵人,故身退之后,家无余积。治疾于家,借舍从儿,无他奴婢。后占河南夕阳亭部荒田二顷,起瓜牛庐,居止其中,其妻子冻饿。沛病亡,乡人亲友及故吏民为殡葬也。
(选自《三国志》卷十五,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沛先挝折其脚 挝:打
B. 坐与督军争斗 坐:因……获罪
C. 而逸得去 逸:逃跑
D. 治疾于家,借舍从儿 从:跟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杨沛任新郑长时,将积藏的干椹全部献给当时去西面迎接天子但缺粮草的太祖,受到太祖赏识,等到太祖辅政,便提拔杨沛做长社县县令。
B. 杨沛之所以被起用为邺县县令,一是因为杨沛很能干,能够严格依法办事,二是因为太祖想以此报答当年杨沛献干椹救急之举。
C. 杨沛负责孟津口渡河之事时,严惩了不按规矩想要回渡的黄门,太祖认为杨沛做得很对,并没有因为黄门受辱而责罚杨沛。
D. 杨沛先后在各地做官,他一向不把私人进退之事放在心上,不肯以事求人,退休后家里没有余财,晚年住在瓜牛庐里面,贫病交加,极为潦倒。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2)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4】请简要概括杨沛为官做人的特点。
14、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用文字描述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特征,并提几点预防近视的建议。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 6岁 | 小学生 | 初中生 | 高中生 | 青少年总体 | 来源 |
2018年 | 14.5% | 36% | 71.6% | 81% | 53.6% | 教育部2019年11月5日“教育奋进看落实”系列通气会第五场 |
2020年 | 14.3% | 35.6% | 71.1% | 80.5% | 52.7%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7月13日新闻发布会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