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2、下列哪首诗是写霍去病的?( )
A.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提到诗或诗性,我们往往会觉得颇为玄妙,难以说清,不过到目前为止,似乎尚无大家一致认可的定义或界说。
B.中国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了一系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开发等项目。
C.日本理应本着对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采取审慎措施,在有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和监督下,选择最优方式处置核事故处理后废水。
D.广州港口发挥综合性枢纽港优势,挖掘场地潜力,加快货物周转,今年一季度的货物吞量达1.29亿吨,同比增长8.2%以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正因为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先进的医疗技术既有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有可能对病症束手无策。
B. 与打电话相比,使用短信可以避免因措辞不当带来的尴尬和窘迫,也不必因害怕失态而刻意控制情绪,因而沟通起来更加轻松随意。
C. 傅雷先生谈到自己十三岁开始学习法文的经历时说,老师既有教的方法问题,也有自己念得不用功的原因,因此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
D. 北京将以何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古老民族参与国际现代事务的能力呢?刘淇回应奥运场馆崇洋时说:节约办奥运是我们的一贯原则。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转型社会的作家往往扮演双重角色,他们既是转型社会的描述者,又是转型社会之中的沦陷者,他们在文本中创造社会形象的同时, ▲ 。因此,他们在文本中所构建的社会无不与创作主体背后的社会有关。
A. 也成为社会的同谋,甚至被社会所塑造
B. 也被社会所塑造,甚至成为社会的同谋
C. 甚至成为社会的同谋,也被社会所塑造
D. 甚至被社会所塑造,也成为社会的同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些列小题。
秋 水
田中禾
鸡子叫头遍金保就醒了。好大一会儿,闹钟才丁零零响。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来。麦种完了。他早对秋水说过:“种罢麦,一定要找个门儿挣钱。”可如今,啥门儿也没找到。
他在学校可没这么笨,总在前十几名里。下了学,庄稼种得也不赖,头一年就超过黑蛋。起先,他想投稿儿,买书,订杂志,没日没夜地写。煤油那样难弄他也不心疼。寄出去十几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场梦也就结束了。后来他想学修收音机、钟表。谁知那进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30块学费。他对秋水说:“你莫急,我一定要找门儿。”可秋水毫不客气地说:“我才不等呢,我只管三月十八就过来。”“过来!钱?钱呢?”“反正我不管。”
“唉,钱难抓呀!”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他皱皱眉,脚在裤子上一绊,骨碌地滚倒了。他索性再滚一个滚,就势把被子蹬成一卷。“去你的吧,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气,一级就卖了400斤,还不说加价款。玩去!上南山,赶鹌鹑。”
他蹦下地,趿拉着凉丝丝的拖鞋,系着皮带,一脚踏进厨屋,喊:“妈——”
厨屋里雾腾腾的。风箱呼嗒呼嗒,没有人应声。他又喊“妈”,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你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真真是……”
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的嗤笑,他仔细一看,原来是秋水坐在那儿拉风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哟,这么早来了,也不吭声?”
“早?太阳晒着……”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妈说:“把小桌子拉拉。”金保就连忙拉桌子。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鸡,妈给猪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一边向猪槽里拌食,一边说,“金保,就不兴照徐二能那恶水池样也垒一个?”
金保搓着手,身子向椅里坐着说:“正说弄呢!”妈狠狠地剜了他一眼:“人家还没坐,没眼色!”
秋水麻麻利利拌好猪食,拍着手走到桌边说:“吃,等什么。”
妹妹吃完了。秋水把她的碗拉过来:“快走吧,碗我洗。”妹妹不,她一连声地嚷:“早哩早哩!”把碗夺过去。
“二姨!”——没过门,她还不便叫妈。“今年花收得好呀?”
“好哩。”
“卖了多少一级?”
“总有两三百斤吧。”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金保知道,她把一级花说得少些是因为弄不清秋水的意思。问到花,就等于问钱。谈到钱,大家就未免神经紧张。
“金保,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却望着妈。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气,滴溜溜的,很有神儿。
“那还用说,先尽你们办事用呗。”妈款款地说。
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
“我不是说那……”
“我刷,我刷!”金保站起来去拾掇碗筷,话头就这样打断了。
秋水把搭在屋里绳上的脏衣服收下来,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静静的塘边立刻响起嘭嘭的声音。
照往常习惯,过了午,金保就推出自行车送她回家。七里路,走一后晌。可今天,她竟把脸一摆说:“我不回呢。”“不”字咬得挺重,连妈都感到诧异了。
“你那门儿想好了?”她问。
金保低头盯着自行车闪亮的车圈,讷讷地说:“啥都想了!钱哪有那样好抓?”
秋水扑哧地笑了:“我早知道嘛!”她斜着身子,用手指着背后的水塘说:“你就老往云彩眼儿里想,你瞧这水多好!清得像水晶样。”
他很有些茫然,好像读一首朦胧诗。
“俺姨夫在县鱼苗场。我跟他说了,这一冬,你帮他干义务工去,跟他好好学。开了春,买千把尾鱼苗,把这口塘承包了。”
“那……那靠得住吗?”
“我知道你专走保险门儿。没听俺爷说:喂猪不如喂羊,喂羊不如养塘。如今鱼价一年年涨,街上都卖一块二一斤了!”
“这是过水塘,下了雨,鱼都跑了!”
“我知道!”秋水拿火辣辣的眼睛盯着他,“你呢,要你那手干啥!”
“得一笔本钱。”
“你呀……那卖花的钱呢!压在箱底能生儿吗?”秋水声气不高,金保却如猛地听了炸雷——天爷,那宝贝钱,他连摸都怕摸脏呢!
妈倒先应了:“保儿!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秋水说了,你就试试。”
“家里你放心。”秋水说,“我住俩月,等你过年回来再走。”
金保咧开嘴笑了,一头扎进屋去收拾行李。他弯着腰,忙活着。呼啦,从他肩膀上摔下来一本书,只见那上边有四个字:淡水养鱼。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保虽然暂时找不到挣钱门路,但一想到自己的“棉花争气”,就准备“玩去!上南山,赶鹌鹑”,说明他乐观豁达、积极进取。
B. 小说语言清新朴实,用笔繁简得当,紧贴人物描写,再现了一段看似平静实则矛盾尖锐的农村日常生活场景,极富农家生活气息。
C. 小说开篇用了较多的笔墨写金保,既为秋水的出场作铺垫,也与结尾他忙着收拾行李形成照应,还侧面烘托出了秋水的性格特点。
D. 小说情节大起大落,并善于设置悬念,以秋水对卖棉花的钱的态度,紧抓读者的阅读视线,最终完成对秋水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2】文中三处画横线的文字,分别表现了金保妈当时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秋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___”,可见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才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蜀相通。
(2)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求学经历中虽生活艰难,但不以为苦,乐在其中的进取精神。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4)______________,其微易散。(《老子》四章)
(5)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李贺《李凭箜篌引》里的“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都用侧面烘托的技巧表现音乐的感染力。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意趣。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疑问句来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武帝刘裕吞灭强敌的气势,而“___________”句则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出师败还的结果。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词中常以“明月”寄相思,如《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的“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古人创作诗词好仿《诗经》以比的手法叙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就曾用“______,______”两句比喻贤才的求而不得,以此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
(3)古诗词中常出现“梦”字,或营造一种梦幻瑰丽的意境,或给人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都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审美感受,比如“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氓》)
(3)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5)《小石潭记》中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踏莎行·初春
(清)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①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旧河山,月痕③休到深深处。
[注]①春魂:春日情怀。本词作于明亡入清时。②金衣:指黄莺。③月痕:月影,月光。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点明时令尚在早春时节,梨花还没有开放,百草刚刚发芽。
B.“晶帘”句写水晶帘寂然空垂,无人掀动,触发词人愁思渺渺。
C.“金衣”句明写莺声悦耳,暗写词人渴望挣脱牢笼、奔向自由。
D.全词借景生情,含蓄地抒发了兴亡之感,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2】填入下阕“碧云犹□旧河山”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叠
B.隐
C.画
D.藏
【3】前人评价此词“于念旧伤离之中,寄沧桑之叹”,请据此赏析下阕情景相融之妙。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圣益圣,愚益愚益习其声
B. 彼童子之师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虽不及师旷之聪
D. 圣人无常师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D. 大王来何操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圣人,虽然远远超出一般人,但还跟从老师请教;而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
B. 作者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
C. 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作者所指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被士大夫之族轻视,但那些士大夫们的明智程度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作者看来很奇怪。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②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马云
③如果不喜欢被别人不公平的对待,那么我只有使自己更好,到公平为止。或者在它再来的时候,说声“去你的!”埋怨绝对无济于事。———金莎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与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