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贵州六盘水中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从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第3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史实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的思想中积极进取的一面。

    D.第4段苏轼针对客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罟(   洿池(   biē   弃甲兵(

    B.   饿   淡(guǎ   养生死(sāng

    C.zhì   tún   米(   序之教(xiáng

    D.   养(chù   hàn)   然鼓之(tián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都博物馆中,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展品看得观众眼花缭乱,同时被它们所折射出的北京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深深震撼。

    B.他谈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老师既有教的方法问题,也有自己学得不用功的原因,因此成绩很糟。

    C.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的作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D.如果一群人都在闯红灯,只有一个人停步等候绿灯,而这个仅仅尽了义务的人被当成遵守公德的楷模并广为宣传,这就成了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网络时代,判断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单纯的知识如果不能作为创新的基础,那么这种知识的意义非常有限,创新是衡量一切知识存在意义的标尺。

    B.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是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C.这次世界体操邀请赛在新建成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队伍经过小组赛、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俄罗斯体操代表团和中国体操代表团分别获得冠亚军。

    D.汉字本身不只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也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艺术信息,在信息化、数据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忽略这些内容。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古代,中国人以衣冠为文明之表征时,周围之部落或酋邦却还多在赤身裸体的阶段。因为古代各民族主要的装饰行为并不表现在衣服上,而是在文身及羽饰上。涅面、文身或羽饰,不但具美观之效果,更有礼仪目的,例如用以代表已成年、已婚、权威、勇敢等,增加自己在同族中的地位。即使过世了,也常要在尸身上施以彩绘,将尸体圣化。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吴越一带仍保有此种风俗,故((庄子·逍遥游》说吴越之人“断发纹身”。台湾原住民在明清汉人移入时,尚是如此。近世欧州妇女帽饰,还常插着羽毛呢!

    相对于周边各民族文身、插毛羽、饰兽皮的情况,中华民族较为特殊,乃是以衣裳代替文身的。《周易·系辞》说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衣裳就是中国文明与其他民族区分的标志,不断发,故具冠:不文身,故具衣裳。

    其所以如此,有技术上的原因。古代纺织之术不发达,人们就是想具衣冠也很难办得到,只好以文身、饰羽之类的方法为之。可是古代中国纺织术发明甚早,黄帝时嫘祖采丝制衣之传说固然未可尽信,但从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所发现的半割蚕茧不难推断:至少在新石器中期(也就是传说的黄帝时代),中国就已发明了丝绸技术。其后,丝更成为中国特产,唐代中期以后,抽丝剥茧的技术才传入欧洲。距中国以蚕丝制衣,迟了四千年。余姚河姆渡文化所发现的织机,也在三千到五千年前。纺轮则在各地遗址出土极多,可见纺织术已甚为普遍,中国乃世界上制衣最早、最盛的区域。

    以现今出土材料观察,新石器时期衣服以贯头式、单披式、披风式为主,不加剪裁,大约是剪裁技术尚不发达之故。到殷商时期服装有剪裁了,衣以上衣下裳,交颈窄袖为生,宽带系腰,可能已穿裤。质料则锦、丝、绮、绸、罗都有。染料的运用也很成熟,如茜草红、栀子黄,都能掌握得非常好。湖北江陵马山楚墓所发现的提花针织品,以棒针织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针织品。当时制衣技术业已如此发达,看到周边民族仍披着兽皮、插着羽毛,或仍光着身体,自然会油然而生一种文明的自豪之感,自认为是“衣冠上国”,并把衣裳视为文明的代表或象征。

    服饰在中华文明中有特殊之地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服装乃是古代中国人对文明的体会与思考之基点,穿衣的和不穿衣的,即是文明与野鄙之分。肉袒示人,象征羞辱他人(如祢衡击鼓骂曹时要肉袒)或屈辱自己(如廉颇负荆请罪时或勾践投降时也要肉袒);赤身露体,则是出乖露丑的不礼貌行为。相较之下,欧洲古代或古印度就无这种服饰文明观,所以都把身体视为文明之基点,研究体相,审美裸体。

    (摘编自龚鹏程《有知识的文学课·文学与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周围的部落或酋邦还多处于赤身裸体阶段时,古代中国人已经把衣冠作为文明的代表或象征了。

    B. 古代各民族为了美观及礼仪,以文身及羽饰而不以衣服为主要装饰行为,这其中有纺织技术不发达的原因。

    C. 古代中国很早就发明了纺织术,这不仅有远古时代嫘祖制丝的传说为凭,更有半割蚕茧这样的出土文物为证。

    D. 穿衣和不穿衣,是文明与野鄙之分,肉袒示人或赤身露体都是一种粗野、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代吴越之人“断发纹身”,即使过世了,也常要在尸身上施以彩绘,将尸体圣化。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一带特有的风俗。

    B. 中华民族以衣裳代替文身来达到美观或礼仪等目的,衣裳是中国文明与其他民族区分的标志。

    C. 从新石器时期到殷商时期,古代中国的制衣从剪裁技术、款式变化、质料品种到染料运用等都呈现出逐步发展的趋势。

    D. 欧洲古代或古印度以身体为基点,研究体相,审美裸体,是因为他们都没有和中国一样的服饰文明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最早发明了丝绸技术,当抽丝剥茧的技术传入欧洲时,中国已经有了四千年的蚕丝制衣历史。

    B. 中国是世界上制衣最早、最盛的区域,这可以从各地出土的各种文物如织机、纺轮、织品中得到证明。

    C. 当穿衣戴帽的古代中国人目睹周边民族披兽皮插羽毛甚或光着身体时,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自认为是“衣冠上国”。

    D. 古代中国把服装作为对文明进行体会与思考的基点,古代欧洲或古印度则把身体视为文明之基点,两者其实并无孰优孰劣之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 ”的佳木清泉,更寄寓着诗人的万般情思。王羲之与友人雅集兰亭,叹“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间畅叙幽情;杜甫独登高台,望“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纵一苇于赤壁,赏东山月,观“白露横江,_________ ”;毛泽东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绿水不仅是自然山水的画卷,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

    (2)《琵琶行》中先写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一曲终了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3)《观刈麦》中,描写妇女支援农忙场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__________________

    (2)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尊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赠王侍御 【唐】韦应物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1)从诗中看,王侍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下列选项中最符合颔联中写到的诗人与王侍御的交情的一项是

    A.杵臼之交   B.车笠之交   C.刎颈之交   D.君子之交

    (3)请从景和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楚人一炬,可焦土。  

    2体无比  

    3夜雪初霁,荞麦  

    4奉之繁,侵之愈急  

    5后市值谬其传而能名者  

    6便可速遣之,遣去慎  

    7好雨知时节,当春发生  

    8今其志反不能及  

    9立法度,务耕织  

    10距关,毋诸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十一届宁波市纸折飞机大奖赛暨第七届中国·宁波纸折飞机挑战赛”颇受关注。其中一个奖项受到热议:打破留空时间和直线距离两个项目全国纪录的选手,可获得价值14000元的奖品。余姚市第五职业学校的学生毛科炜成为这项大奖的得主。毛科炜说,折一架纸飞机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折一架“完美”的飞机需要好几天时间。为了折出自己想要的飞机,他不仅要动手试折千百遍,还要从真飞机的飞行资料中找灵感。为了这次比赛,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准备了大半年时间。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