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不包括
A.开平矿务局
B.上海机器织布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2、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新华书店 D.京师同文馆
3、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下列事件与列宁密切相关的有
①发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②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③实行新经济政策 ④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C.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
D.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5、“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火烧圆明园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6、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三大战役的结束
D. 新中国的成立
7、下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最的比较》,表中数据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项目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A.工业基础薄弱
B.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C.工业门类不全
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B.“四人帮”被粉碎
C.邓小平恢复职位
D.天安门事件
9、新文化运动中,借“狂人”之口,控诉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号召人们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会的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10、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焦裕禄同志。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他被誉为( )
A.“最可爱的人”
B.“党的好干部”
C.“铁人”
D.“两弹元勋”
11、割占台湾是通过哪一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12、2019年9月23日是秋分日,也是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获得自己土地上的粮食大丰收,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不变的梦想。下列文件中规定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满足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的纲领是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朝田亩制度》
13、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影响,清政府开始大规模建设海防,具体表现在
①筹建北洋舰队等新式海军 ②在台湾设立行省
③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平定阿古柏叛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词汇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党的诞生
B.“一五”计划、三大改革、公私合营
C.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15、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描述的此次战役(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16、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
①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魏源
D.邓世昌
18、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土地改革
B.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19、“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是针对(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双十二事变
20、1916年的上海街头,某进步青年高举一本杂志,向围观的群众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你认为他手中的杂志应该是( )
A.《民报》 B.《新青年》 C.《申报》 D.《海国图志》
21、( )-------1965年,我国在“( )、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导下,国民经济得到调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2、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3、______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4、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的帮凶是
25、根据提示补充相关内容。
(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______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_”的口号。
(3)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______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请写出下列领导同志为核心的思想或理论成果。
(1)毛泽东―________
(2)邓小平―________
(3)江泽民―________
(4)胡锦涛—________
(5)习近平―________
27、(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_____________。
(2)洋务运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义和团运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
(3)1898年,光绪帝颁布_________,宣布实行变法;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的条约是______。
(4)_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时间_________。
(5)19世纪70年代中亚浩罕国_____占据我国新疆大部分地区;平壤战争牺牲将领_________。
28、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条约名称。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2)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4)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5)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29、1927年4月,_______________成立,它代表____________的利益。
30、新中国奉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31、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3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于1851年1月在哪里发动起义?领导的军队被称为什么?
(2)1853年3月,太平军在哪里定都?之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3)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3、看时间轴,回答问题: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则于A点召开。这次会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结论是在年代尺上哪一点年份上提出的?提出者是谁?
(3)上题中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请以C点代表年份发生的历史史实予以证明(任举两例)。
3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下是某历史网站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政策的图片展,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答:
(1)与图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农民有何意义?
(2)党和国家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分析图二信息,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哪一年?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
(3)图三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4)由图四看出,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