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9年9月,为筹备建立新中国而召开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民的最大感受。”这种“感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3、史料实证是我们见证历史的有力证据,也是了解历史最直观的途径。下图拍摄的时间及事件是( )
A.1842年9月《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C.1901年9月《辛丑条约》的签订
D.1945年9月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
4、“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以上反应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5、“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学生的爱国运动( )
A.成为扭转国内时局的关键
B.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彩的到来
C.迫使国民党放弃了不抵抗政策
D.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东北的阴谋
6、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与日本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7、观察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C.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D. 中英《北京条的》的签订
8、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是
A.北洋水师 B.福建水师 C.东洋水师 D.南洋水师
9、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使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中,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关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
B. 地方阶级维新派发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C.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D.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10、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清帝必须退位 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弥天大勇”“心系天下之安危”等关键词,最有可能的查阅到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跃进大别山
12、1916年孙中山针对社会乱象,愤慨不已的说:“夫去一满洲之专政,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政,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也”孙中山这段话意在说明当时( )
A.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C.袁世凯出卖国家利益
D.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13、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根据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③消灭了地主阶级
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⑤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
C.②⑤
D.②③④⑤
1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如果让你编写《西安事变》的课本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谈判的场景中( )
A.张学良
B.毛泽东
C.周恩来
D.蒋介石
15、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的著名运动是“一二·九运动”
B.1937年12月,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
C.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D.百团大战振奋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6、下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内的“残历碑”,它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_____的抗日战争( )
A.8 B.10 C.12 D.14
17、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面是关于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论述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B.1911年孙中山领导和亲自参加武昌起义,建立了中华民国
C.他“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反帝反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1919年孙中山创建国民党,后来又同共产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
18、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标志着资产阶级政党形成
D.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9、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太平天国起义始
20、据下表可知建国初期中国工业
1955年 | 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
1956年 |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
1956年 |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
A.布局合理 B.产量巨大 C.门类齐全 D.基础薄弱
21、1924年1月,_________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2、陈独秀在______(地名)创办了《青年杂志》;中共一大选举______为中央局书记。
2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4、“南美解放者”------
25、经济、科技、国院建设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l)____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1966年,中国组建____部队,主要担负核反击任务,大大增强了国防力量。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6、(______)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理念深入人心。
27、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________,后期的口号是________。
28、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行_____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9、(1)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将下列事件或地点的中文名称填入图中对应方框。
A.长征史上生死牧关的转折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2)据图指出,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的特点。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______。
(2)她领导的课题组成功提取了青蒿素,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______。
31、阅读下图回答:
(1)张謇创办实业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什么道路?
(2)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哪些方面的阻碍?
(3)结合图片说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32、我国对外开放是怎样由点到线再到面一步步扩大的?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你认为对外开放为我国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33、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1)“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指出在这一伟大构想的指引下我国进行的成功实践。
(2)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海峡两岸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做了哪些努力?
34、歌曲的创作常常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松花江上》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 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材料一歌曲中决定“除军阀”而采取了什么行动?该行动过程被称为铁军的是谁?
(2)材料二歌曲《松花江上》中“脱离了我的家乡”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该事件有何影响?
(3)材料三歌曲中的“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远征的过程,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