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天期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C.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D.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北伐战争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黄埔军校建立
3、鸦片流入中国,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仅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买卖东西一般用铜钱,而农民交税却要求用白银,农民不得不把铜钱换成白银。1845年,1两银子能兑换2000多文,而几十年前,1两银子只能兑换1000文铜钱。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中国的数量急剧上升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 ③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银贵钱贱的情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李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他研究的是( )
A. 南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武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5、1960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党中央提出调整经济的方针是
A.超英赶美
B.“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6、“石油工人心向党,……勇敢去实践,哪怕流血汗……”听到这首鼓舞人心的歌曲时,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一创业英雄人物的形象(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7、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在孙中山灵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副挽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挽联中的革命指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国民革命 D. 北伐战争
8、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人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我国将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是
A. 9月18日
B. 12月13日
C. 7月7日
D. 10月25日
1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C.戊戌变法具有启蒙意义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 北洋军阀的分裂
D.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2、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古代文明。下列能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 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 B.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C. 麦加清真寺 D. 巴黎圣母院
13、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他们的工作( )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
D.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4、下图所示人物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主要因为他( )
A.为官清廉,一身正气
B.是清朝具有远见的大臣
C.领导的禁烟运动显示了抵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D.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
15、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弥天大勇”。毛泽东到重庆是为了( )
A.延缓内战的爆发
B.争取和平民主
C.商讨抗战合作策略
D.共同接受日本投降
16、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其中由彭德怀带领一百多个团发动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17、美国作家约翰·托兰在《漫长的战斗》中指出:“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下列关于我国出兵朝鲜的原因与此相一致的是
A.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B.为了抗美援朝
C.为了保家卫国
D.为了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
18、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下列有关这些条约的说法与《南京条约》相关的是
A.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B.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的不平等条约
19、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以钢为纲 人民公社好 上山下乡
B.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C.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20、近代革命家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讽刺清政府:“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1、(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2、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建立: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____成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选举________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2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它标志着________;我国得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24、1905年,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地点是在_______。大会决定创办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25、请按下列口号或主张列举出相关运动的名称。
(1)“自强”“求富”:_________________。
(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主”“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民权、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760年—1840年英国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采矿工程师史蒂芬孙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运输。”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指的是________,人类从此跨入“________”时代
27、洋务派以“___________”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_________”为目的兴办民用工业。
28、国家通过( )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这种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9、观察上面几幅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人物分别被誉为 。
30、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而英勇牺牲的英雄是________。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面对“井喷”险情,跳下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的“铁人”是_________。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已经树立起一个和平、守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两国何时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哪个国家建交后,我国的外交事业因此出现了前所未有新局面?
(3)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先后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请你写出“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说:“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回顾党走过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无比的自豪。
(1)哪个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在八七会议上通过了什么的总方针?
(2)在党的历史上有很多重要会议,哪场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军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中共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了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中共对国民党进行了哪三场战争?哪一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4)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3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4)为什么要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侮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材料二 “中国所有好斗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拳民运动中见之。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呈给德皇的报告
材料三 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 “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宇,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列举的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史实?
(2)据材料指出该运动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场运动?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主力的变化?这场运动的性质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未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最主要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