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商丘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材料中的此举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这说明该运动使(     

    A.社会经济蒙受损失

    B.民主法治遭受践踏

    C.教育事业步履维艰

    D.人民生活质量下降

  • 3、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

    A. 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 地主阶级的利益

    C.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 无产阶级的利益

     

  • 4、对下列四副图片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 B.敌后战场的抗战 C.正面战场的抗战 D.红军长征

  • 5、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激起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 6、1987年“跨过海峡”“返乡探亲”等成为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这反映了台湾人民(       

    A.喜爱影视娱乐

    B.注重文化发展

    C.重视投资经商

    D.渴望两岸交流

  • 7、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调动起来,展开了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运动。对此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D.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9、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内和平的真实目的是

    A.讨论停战问题 B.争取国内和平

    C.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 1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起冤案中,被迫害致死的人是:(  )

    A.刘少奇

    B.贺龙

    C.彭德怀

    D.陈毅

  • 11、在研读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史料时,小张读到下面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 ②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③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契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2、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C.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13、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14、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不包括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建立统一战线 D.根据地建设

  • 15、前进中学举办建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展,以下图片能佐证此主题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 16、日本文明是在什么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

    A. 在大和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基础上   B. 在吸收朝鲜文化的基础上

    C. 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   D. 在吸收印度文化的基础上

     

  • 17、“1992年的大会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掀起了一大批公务员、大学老 师、知识分子等精英派陆续下海创业,后来被称为‘92派’”。材料中所提到的“大会”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18、1860年 10月,对清朝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的外国侵略者是

    A.日军

    B.美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 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满怀豪情地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材料旨在强调新中国的成立(     

    A.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民主力量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0、习近平总书记填写的《念奴娇》词中,有“百姓谁不爱好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深深表达了对下列哪位人物的崇敬之情(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钱学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状元实业家是   ,提出了   的口号。

  • 22、完成下面表格

     

  • 23、1923年2月,_______________工人举行大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 24、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____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 25、《辛丑条约》 特点: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数目最庞大、________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 26、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7、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事件是______

  • 28、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起来的。

  • 29、戊戌变法时期,_____、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领导的_____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 30、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的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和谈共谋大业,周恩来亲历和谈并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拥有优势兵力和精良装备,又有美国政府的支持,扬言在三五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但结果却是人民解放军用了三年时间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

    (1)列举材料一中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重要成果。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前夕,“周恩来亲历和谈”促成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和平解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请列举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展现材料二中“凝聚力”的战役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 3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是由清王朝内部的部分官僚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起止时间?口号是什么?

    (2)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 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 33、写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南京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关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丑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开始到1953年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了近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逼退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彰显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大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黄超《试论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为自己而劳动,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就空前提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土地改革后,农民的人均货币收入从1949年的14.9元提高到1952年的26.8元。

    ——摘编自董志凯、陈廷煊《土地改革史话》

    (1)根据材料一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诞生”的重要意义。图B协议签订于哪一年?

    (2)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是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产生的影响。

    (3)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归纳土地改革完成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