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2、中国广大农民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最终是如何实现的( )
A.《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B.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
C.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都是( )
A.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4、“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5、自晚清鸦片贸易合法化后,到 19 世纪 70 年代,上海烟馆据统计不下 1700 家,“几同茶、酒、饮食之店”,仅英、法、美三国租界内就有 104 家。迫使清朝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6、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民主共和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7、著名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秦始皇赢政
B.宋太祖赵匡胤
C.汉高祖刘邦
D.唐太宗李世民
8、以下史实与推论,正确的选项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 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
B |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组建起新式海陆军 |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C | 光绪帝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除旧布新的举措 | 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
D |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 反映出社会主要矛盾是清政府与民众的矛盾 |
A.A
B.B
C.C
D.D
9、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因此,陈独秀认为救亡图存最重要的是( )
A.发动武装革命
B.政治制度革新
C.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
10、下图是美术大师朱宣咸创作于1956年的木刻版画。它反映的是
报喜——庆祝公私合营
朱宣咸作于1956年
A.完成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1、“美国占领朝鲜、威胁我国东北,又控制了台湾.美国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能找到借口。老虎总是要吃人的。我看不同美国见个高低,要建设社会主义很困难”彭德怀上述论述主要强调出兵朝鲜的( )
A.偶然性
B.正义性
C.必要性
D.全面性
12、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按出现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成就 ( )
①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②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③②④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①② D. ②④③①
13、如图是1983年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一千元面值的股金证。当年,该公司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该股金证的发行( )
A.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
B.巩固了国企在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C.为“一五”计划提供了资金保障
D.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1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警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 )
A.专制和愚昧
B.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C.新道德和新文化
D.科学和民主
15、1964年10月,我国爆炸成功的是( )
A.导弹 B.氢弹
C.原子弹 D.中子弹
16、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并传唱至今。歌中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深深的眷恋,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 )
A.使祖国更富饶,更美好
B.让中朝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
C.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
D.打击美国为首的侵略军
17、1899年该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它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这里的“它”指的是()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18、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B. 规定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C.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D.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9、下图所示是近代某一战争形势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B.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20、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文化大革命”,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查找了如下资料,其中属于可信度最高的一手资料是( )
A.某同学转述爷爷的“文革”回忆
B.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相关故事情节
C.当代学者对“文革”的研究论文
D.“文革”时期的新闻报纸、照片、档案
21、____________年10月,英国炮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2、近代社会不仅在政治制度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经济、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1765年,纺纱工____________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英国机械师____________改良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3)1814年,英国____________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运行成功。从此,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____________的广泛应用为重要标志。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____”。
(5)英国著名生物学家____________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3、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_______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24、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____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5、19世纪后半期,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__________等企业,使武汉成为中国迈向近代化的首批城市之一。1957年建成的__________,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6、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革命团体是_________;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的革命政党是__________。
27、开国大典时,西藏地方领袖之一班禅_______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28、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 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________会议,并且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0、北伐战争时期,以共产党、共青团员为骨干的___________独立团屡建奇功,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31、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标志。她的诞生有何重大意义?
3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几个?
(2)根据《马关条约》,中国的哪些领土被割让给日本?
(3)对比《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位置,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33、“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指导土地改革的文献,写出这部文献的主要内容。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哪一旧制度?从此哪一阶级消失于历史舞台?
(3)为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国家引导他们参加了哪一组织?带领他们走哪一条道路?
(4)如果让你调查今天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你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写出一例即可。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阶层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⑵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贡献是什么?
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