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的口号多传遍大江南北。它反映的史实是( )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实施“一五计划”
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2、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一切地扼杀了—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推翻了封建帝制
3、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中俄《北京条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在7世纪中叶,为摆脱社会危机,日本的革新派吸收唐朝先进文化,实行了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庄园制度
D.武士制度
5、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运动爆发于北京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青年学生是先锋
D.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
6、“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老战士王镇曾用画笔记录他的亲身经历。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会师
8、观察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统计表(见下表),导致表格中税率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闭关锁国的延续 B.鸦片输入的激增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解体
9、百日维新的内容不包括
A.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精简机构
D.废除科举制
10、毛泽东认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
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D.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1、陈独秀曾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段话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杂志中?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国闻报》
12、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个多月内,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这表明( )
A.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B.辛亥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
C.清朝的灭亡是大势所趋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3、奕䜣排行第六,又力倡洋务,于是被称为“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 之称;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年则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 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是由外国侵略者领导的
B.发展近代军事、民用、交通工业,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用西方先进技术进行自救之过程,阻力重重并不一帆风顺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14、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看到了一个天然良港,他在这里创办了福州船政局。该事发生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鸦片战争时期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15、“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下面与“青年节一建军节一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一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三湾改编、遵义会议
B.五四运动,南昌起义、古田会议、中共七大
C.南昌起义、三湾改编、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D.南昌起义,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16、“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下列与梁启超在19世纪未提出的观点相似的主张是
选项 | 代表人物 | 主张 |
A | 康有为 | 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 |
B | 邹容 |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
C | 李鸿章 | 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
D | 陈独秀 | 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 |
A.A
B.B
C.C
D.D
17、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的能有效抵抗疟疾的药物是
A.麻沸散
B.青蒿素
C.千金方
D.青霉素
18、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促进奴隶制瓦解 ②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③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④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如下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事件。这一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21、李宗仁指挥的___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
22、1894年,孙中山在________(地点)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_________,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3、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3年2月,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4、1954年,(_____________)率代表团在 (___________)参加了国际会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
25、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6、1919年爆发的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7、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 ______ 的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
28、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请求光绪帝拒和、迁都、变法,史称“_____”。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史称“_____”。
29、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条约名称。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2)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4)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5)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30、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________
3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是我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32、小导游:写一段关于京师大学堂的解说词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前身。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如果你来当京师大学堂的导游,你会对游客怎么介绍京师大学堂呢?
3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讲述的是1997年______________ ,百年的游子终回祖国怀抱。
(2)图二反映的是历史事件是1951年_____________ 。至此,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 。
(4)图四是1971年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开怀大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图五的石柱上刻有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此法典是《____》。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感久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展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梁《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维新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4)以上四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归纳一个主题。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