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洛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上述材料中心思想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 作者描述的是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 作者夜读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 作者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本质

    D. 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礼教

  • 2、“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在这次运动中,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 3、观察下表,分析表中税率的变化与《南京条约》哪一内容直接相关

    A.赔款2100万元

    B.割让香港岛

    C.中英协定关税

    D.开放五口通商

  • 4、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 5、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 )

    ①民族   ②民权   ③民主   ④民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6、洋务派在“自强”“求富”口号下,开始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到甲午战败后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又提出“实业救国”,他们创办实业,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有李鸿章、张之洞和张謇等,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下面选项中这段话所揭示的历史史实明显没有牵涉到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中国近代出现了一批实业家

    C.都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D.随着国内局势的变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指导思想也在不断调整

  • 7、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延锴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 )

    A. 召开于1956年的北京   B.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建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8、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是在(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00年时

    D.改革开放实行100年时

  • 9、我国规定:少数民族即使达不到法定产生一名人大代表的人数,至少也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

    A. 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B. 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 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D.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 10、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有此远见卓识并主持禁烟运动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 11、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 胡适

    B. 鲁迅

    C. 茅盾

    D. 莫言

  • 12、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王进喜

  • 13、“帝国主义弄强权,北洋政府行妥协,北京学生齐罢课,上海工人怒罢工”。这段歌谣描述的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 14、1926年,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     

    A. 南京国民政府 B. 广东国民政府 C. 武汉国民政府 D. 中华民国政府

  • 15、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三级会议召开

    B.议会重新召开

    C.波士顿倾茶事件

    D.光荣革命

  • 16、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黄河)以北,万不得一。”材料反映出近代工业(       

    A.行业分布不均衡

    B.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

    C.地区分布不平衡

    D.整体发展水平较落后

  • 17、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推翻了君主专制   B. 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

    C. 挽救了民族危亡   D. 伲进了思想解放

  • 18、以下照片共同反映了

    A.敌后战场的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正面战场的抗战 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 19、如图中,老年妇女手捧选民证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A.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D.加入了人民公社

  • 20、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说:“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 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B.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C.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正确 D.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中国驻军奋起还击,影响(标志):___________。牺牲的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23、1884年,清政府在____ 设立行省;1885年,又在____设立行省。

  • 24、_______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954年,召开_______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 25、1951年,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7年,______(地名)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26、五四运动前期的运动中心在____,后期的运动中心在____

  • 2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8、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将下列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A.甲午中日战争引发地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发生地点

  • 2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______。

  • 30、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的事件是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中国农业科学家是谁?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谁?这两位科研人员的成就分别有何意义?

  • 32、识图,回答问题

    (1)上图是《      》杂志它创办于    年,是     创办的,它的创办标志着      运动的开始。

    (2)它最初的名称是《       》,由它引起的运动的两大口号是_________和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与哪一场战争有关?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

    (4)1976年10月,一举粉碎了哪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5)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请问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城市?

    (6)1987年,哪次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实现统一。(  

    改正:

    (2)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改正:

    (3)1992 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了“互补互利”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改正:

    (4)1999 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西班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  

    改正:

    (5)香港、澳门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改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