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清远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

    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直接原因

    B.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D. 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2、他的杂文抨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他的《孔乙己》等小说反映了中国社会现实,他是

    A. 胡适

    B. 茅盾

    C. 鲁迅

    D. 李大钊

  • 3、战略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平津战役

  • 4、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 割地

    B. 赔款

    C. 开设工厂

    D. 设立使馆区

  • 5、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强学会的成立   B. 创办《万国公报》   C. 同盟会的成立   D. 公车上书

     

  • 6、根据下图的战役示意图(图中有陈官庄、碾庄、徐州、双堆集),推测这场战役应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7、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 亚罗号事件

    C.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 英军强占香港岛

  • 8、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9、1901年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望厦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0、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法运动

    D. 护国运动

  • 1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它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黄海海战

  • 1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3、《日落圆明园》写到:“有两师军队散布在乡间,放火燃烧,皇家花园中的一切宫殿,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文中的“两师军队”是指

    A.英国和日本 B.法国和美国 C.英国和法国 D.美国和日本

  • 14、1945年美苏参加了对日作战,其中美国对日军的军事行动是

    A.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B.出兵中国东北

    C.发表《对目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D.向日寇发动全面进攻

  • 1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16、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南方谈话”的发表

  • 17、《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请问下图描绘的是什么战争后的情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 18、“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绝命诗中的句子,表达了一位女革命家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秋瑾在哪次起义中遇难(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 19、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1921-1949年奋斗了28年的不朽的革命业绩,其中的“日出东方”相对应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运动

    B. 中共一大

    C. 工农武装割据

    D. 中共二大

  • 20、导致下图中1916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_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________进军。

  • 22、请根据下列条约的影响写出相应的条约名称。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4)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

     

  • 23、抗击华尔洋枪队的太平天国青年将领是( )

  • 24、19世纪60年代创办福州船政局,并于70年代成功收复新疆的清朝官员是______。1894年9月,平壤战役中,率领中国守军奋起反击,中炮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

  • 25、_______年12月,中共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 26、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答案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2)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

    (3)祖国大陆空前统一的事件----

    (4)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事件——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

    (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标志—

    (7)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8)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措施中违背了生产规律的是---

  • 27、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___爆炸成功。

  • 28、1917年俄国发生______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时间:__________。领导人:______。政权巩固: 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_______,建立社会主义______;废除土地_______,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 29、无论哪个时代总有一批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他带棺出征,最终收复新疆他是(  )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在黄海海战中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他是(  )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在变法失败后慷慨就义他是(  )

     

  • 30、1992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请分别写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的标志。

    (2)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请各写一例两个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名称。

    (3)写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 32、请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 33、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香港》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材料三   1982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多次强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条约仍然有效,不可单方面废除,“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英国”。邓小平针锋相对地指出,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材料一中的“MACAU”指什么? “黄豹”是被谁掳去的?

    (2)为接“黄豹”和“MACAU”回家,中国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黄豹”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材料三中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能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台湾问题又严峻起来,对于解决“台湾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