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潮》创办于1903年,系浙江籍留日学生同乡会发起创办。它的主要栏目有:论说、学术、政法、实业、哲理、教育、地理、科学、各国内情、国际政局、留学界纪事、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等。由此可知这一刊物( )
A.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B.起到了传播革命思想的作用
C.是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先驱
D.推动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形成
2、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A.68周年
B.69周年
C.70周年
D.71周年
3、某班学生开展故事会活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故事,下面是故事单。那么这次故事会的主题是( )
·林则徐:虎门销烟显意志 ·陈化成:抗英斗争展丹心 ·左宗棠:收复边疆固边防 ·邓世昌:黄海海战壮军威 |
A.反抗外来侵略
B.学习西方文化
C.维护民族团结
D.推翻封建统治
4、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那么建国初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和大陆统一( )
①香港 ②台湾 ③澳门 ④新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如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其中“天国”是指( )
第五章天国的悲喜剧 一、白莲教、天地会和拜上帝——73 二、洪秀全的思想——77 三、天国的悲剧——84 四、留给历史的余响——89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6、下图维新运动时期各地的重要报刊中,在北方最具影响的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知新报》 D.《真报》
7、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
A. 高速公路 B. 高速铁路 C. “中国速度” D. 中国网络
8、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 北平 B. 锦州 C. 沈阳 D. 天津
9、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内容的有
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确定新中国的国旗
③、确定了首都
④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⑤、选举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⑤
10、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艺术再现,下图电影海报上是清军爱国将领邓世昌,与他密切相关的重要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辽东半岛战役
C.黄海大战 D.威海卫战役
11、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如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2-13世纪 地点:欧洲 赞誉:“最美好的花朵” 权利: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
A.封君封臣
B.西欧庄园
C.大学的兴起
D.自治城市
1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国营企业厂长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废除国有制
B.推行公司制
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增强企业活力
13、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屠呦呦
14、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③①
D.③④①②
15、下列不属于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A.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 采用公元纪年
D.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6、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图片展。《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张照片应该纳入的栏目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创建人民军队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7、“真理只有一个,…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针对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两个凡是”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18、尽管他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却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功绩和影响而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他就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19、西安事变发生后,国际及国内各派反应不一,而中共中央在第一时间公开提出“保蒋安全”的主张。中共中央这一表态
A.有助于推动事变的和平解决 B.有利于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C.最终消除了国共双方的矛盾与冲突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
20、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解放南京
2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________,最主要的影响是________
22、__________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3、_____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薪金制、军衔制、义务兵役制;_____年,我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2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______________;1956年_______(会议)的召开,开启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5、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离开中央苏区首都________,进行战略转移。
26、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_______、_______两面大旗、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
27、_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_______结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8、1935年召开的__________,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召开的__________,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上来,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转折。
29、1911年4月,______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总督衙门,因寡不敌从,起义失败,历史上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1915年底,__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形成了________制度,该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1、指出我国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完成的时间。三大改造在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方面的影响分别是什么?这一时期我国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32、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军事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3)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最深刻,请写出他的名字和事迹?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科技发展与创新改革推动时代的进步,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中国古代文明科技)
材料一:“司南”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韩非子》中,有一句“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意思很明确,国君是靠司南定方位的。怎么定呢?东汉王充《论衡》有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句话,学界可没少花气力,文字学、训诂学、版本学、模拟复原试验等等,近几年终于有了比较大的突破。
(1)材料一中的发明,在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应用于航海?在探寻新航路时期,它被应用于远洋航海后,它叫作什么?
材料二: 在明朝时期,宋应星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工业技术等创作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材料二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西方近代文明科技)
材料三: 这次革命率先开始于棉纺织工业,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使用了新的动力,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这次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创新。
(3)材料三中的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这次革命后让人们步入什么时代?
材料四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成为这个时期最显著的成就。在同时期,各国科学家都发明了与电力有关的发明,人们开始步入“电气时代。”
(4)使人们步入“电气时代”是哪次革命?请列举一例这时期发明的跟电有关的发明。
(5)在这次革命中出现了新的应用动力技术是?
材料五: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标志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6)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7)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下如何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这句话?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飞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预示着中国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时间 | 历史事件(关键词) |
1921年 | 中共一大的召开 |
1924年一1927 年 | 国民革命 |
1927年- -1937年 | 国共对峙(革命道路) |
1937年一1945年 | 全民族抗战 |
1946年一1949年 | 解放战争 |
1949年 | 新中国成立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国民革命时期和全民族抗战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
(2)根据材料中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28年”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可自拟标题,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不少于2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