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作品的代表作,全图内容庞大,街上的行人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B.泰山有2200余处碑碣石刻,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
C.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D.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出心裁,修建的园林各个不同。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浴火重生的湖北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期盼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B.“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够接受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C.随着天山南北杏花次第开放,各家旅行社纷纷推出踏春赏花旅游,预订量提升显著。
D.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普遍感到焦虑,对孩子怀有过高的期望。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
C.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D.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4、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锃亮(chéng) 杀戳 意趣盎然(yānɡ) 鸢飞唳天
B.炽热(chì) 私塾 殚精竭虑(dān) 锐不可当
C.畸形(qí) 隽刻 杳无消息(yǎo) 眼花缭乱
D.藻荇(xìng) 窒息 深恶痛疾(è) 油光可签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的反射下闪闪发光。
B.第三、四句运用夸张的修辞,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激战的惨烈。
C.第六句的诗意是:夜寒霜重,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2】请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6、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文书写在横线上。
(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黄鹤楼》崔颢)
(2)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3)________ ,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李白)
(4)________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5)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6)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 (《秋词》刘禹锡)
(7)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三峡》郦道元)
(8)子夏曰:“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9)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胡愈之评价一部书时说:“它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直到作者去世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通俗读物。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这句话描述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人物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指的是________;“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指的是________;“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的是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家 徽
余 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夜,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
⑤贼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可以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泪潮湿地划过,留下一条曲折的河。他低下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醒悟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大约吃了十几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⑨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1)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节。(每空限2个字)
①_____→放贼→送鱼→②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泪潮湿地划过,留下一条曲折的河。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的理解。
(4)本文多次运用铺垫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写出两处即可)
9、人生旅途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助推着我们的成长:亲人的关爱,朋友的情谊,阅读的引领,自然的熏陶……这些赐予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使我们在前行路上不惧荆棘坎坷,不畏狂风骤雨,自信地去拥抱未来,迎接光明!
请你以“ 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要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和人名;(4)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