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拉萨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开始实行资本主义

    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D.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2、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口”,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康有为

  • 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 4、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

    A. 永安封王   B. 率军北伐   C. 进行西征   D. 天京事变

  • 5、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说明,两弹一星的研发(       

    A.标志着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B.我国从此跻身于强国行列

    C.带动其他领域科技的发展

    D.体现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 6、“这些军政官员深知中国国力衰弱,为了振兴中国,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开始创办民用工业”。其中比较典型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全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说明(  

    A.社会渴望思想的解放

    B.社会一致要求党中央改变政策

    C.党中央对社会舆论失去控制

    D.社会对学术真理热情空前高涨

  • 8、1987年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今年6月23日习近平在禁毒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一如既往、坚决彻底把禁毒工作深入进行下去,被誉为“禁毒第一人”的近代民族英雄是( )

    A.光绪帝

    B.李鸿章

    C.谭嗣同

    D.林则徐

  • 9、“我们虽然把台湾的抗日重任托于刘公,但刘公孤立无援。我们应该组织起来,人自为战守,誓与我台湾岛同生死,共存亡!”与此段材料有关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 10、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 11、为推翻袁世凯的帝制,维护共和制度而进行革命运动是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护国运动

  • 12、辽沈战役的意义是(     

    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解放了华北全境

    D.解放了南京

  • 1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图所示的目标计划在何时实现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中国共产党成立200年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0年时

  • 14、古代印度有一套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不同等级在地位、权利以及义务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这种制度被称为

    A. 种姓制度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 15、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的美国《纽约时报》,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蒋介石将军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该报纸报道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 16、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逮捕陈独秀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D.北洋军阀镇压爱国学生

  • 17、“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 18、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导致中国

    A.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

    B.劳动人民的负担大大增加

    C.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D.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 19、“如果我们追述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这里的“第一扇窗”是指

    A.加入上合组织

    B.建立经济特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20、1800年前后,铜钱一千文,可换白银一两;到了1838年前后,则需要铜钱一千五六百文,才能换白银一两。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鸦片走私使白银外流   D. 清政府闭关锁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______》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节日的时间或会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年月日)________

    (2)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________

    (3)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会议是________

  • 23、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海军成立;1966年我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______

  • 24、我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____________》。

     

  • 25、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 26、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 27、洋务运动中的第一个近代外交机构是1861年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目标:破袭日军的________,摧毁日伪据点。

     

  • 29、观察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开国大典,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B.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

    C.沿江开放城市起“龙尾”作用的城市。

  • 30、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并分析一下,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原因是什么?

     

  • 32、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它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写出洋务派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的名称。

    (2)你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 33、(探究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

    (1)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首先在哪里取得胜利?

    (探究二)

    (2)试从政权和政治制度的建设方面,简要评述孙中山领导的这次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功绩。

    (探究三)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人对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割让土地当然是时人所反对的,也应该反对的。但是,香港在割让以前毫无商业的或国防的重要性,英国人初提香港的时候,北京的当权者还不知道香港在哪里。

    材料二  在西方人眼里,中日战争,无论谁败,都是两败俱伤。他们反可坐收渔人之利……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

    材料三  第一,赔款4.5亿两,分39年还清,在未还清以前,按每年4厘加利,总计实9.8亿两……第二,各国得到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权……第三,划定并扩大北京的使馆区,且由各国留兵北京以保卫使馆。

    ——以上材料均摘自蒋廷散《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所描述的条约名称及这一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战争”所指的历史事件名称,并概括其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其所描述的条约名称,并概括这一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危害。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