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学们就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各地文物通过多种形式“活”了起来,掀起了一波波“云听展”“云逛馆”。
B.通过“云”游模式能够进一步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大家安坐家中即可身临其境地感受视觉盛宴。
C.运用VR技术“云”游名胜古迹,不用担心人流量的影响,游客们可以心无旁骛地畅游在“云”古迹中。
D.通过“云”直播,我用弹幕与历史“大咖”实时交流互动,这进一步激发了对我知识学习的热情。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 “经过30多天太空飞行,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草原平安着陆。”这个句子画线部分是个偏正短语,中心语由动词“着陆”充当。
C. 课文《爱莲说》《陋室铭》《小石潭记》《答谢中书书》中的“说”“铭”“记”“书”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D. 表扬信和倡议书的结尾都要写上“此致敬礼”等惯用语,右下方署名,标明日期。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其所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为南朝齐梁陶弘景,该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 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 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 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心安理得 幸运 无视
B.事不关己 幸福 无视
C.事不关己 幸运 漠视
D.心安理得 幸福 漠视
5、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 《龟虽寿》(曹操)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 《竹里馆》(王维) 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补充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tuì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yù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tuì 皮( ) 抵yù ( ) 纤弱( )
(2)文段中的它是指___________,文段的作者是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花费了大量精力来撰写这部小说巨著。
B.它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
C.文中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食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D.它之所以引人入胜,和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对文章第①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理解。
【3】文章第⑦、⑧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9、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东西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个场景……这些感动,源于我们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请结合自身经历,以“ ,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