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偏僻 震撼 撺掇 人情世故
B.严竣 凋零 沙砾 海枯石烂
C.悬殊 嘱咐 缄默 消声匿迹
D.枯燥 殒石 眼眶 大彻大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为了让大家了解龙鼓这门濒临消失的艺术,朱福林老人殚精竭虑,编写了相关的科普读物。
B.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任劳任怨的作风,张桂梅老师在华坪高中很快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
C.近年来,鹿田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D.“瓷器修复大师”刘一技艺高超,那些残破的瓷器,往往在他颔首低眉间,便可恢复如新。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史记》,作者司马迁,该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C.孟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D.《列子》是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有很多寓言,如“歧路亡羊”“造父学御”“九方皋相马”等,寓意深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 ; ;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承天寺里的月色、“亭下如积水空明”的皎洁,因为你而诗人夜不能寐
②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③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④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欸āi乃:象声词,摇橹声。
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1】请描述:“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两句画面。
【2】“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为全诗精华所在,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柳诗精华句的妙处。
6、徜徉在经典诗文的画廊中,目之所及,美无处不在。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美源于自然:在西北行走,你渴望欣赏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的奇异风光;穿行三峡,你不觉吟诵起郦道元“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的名句;来到荆门,你能领略李白歌咏的“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的壮美景色;游览武汉,你不绝赞叹崔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机盎然。
美长驻心间:李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他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战乱中杜甫低吟“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孟子认为大丈夫不论得志与否,都要坚守“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的原则。
7、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报告文学,集新闻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誉。
8、阅读《湿漉漉的乡愁》,回答问题
湿漉漉的乡愁(何永飞)
①各种嘈杂声捣碎夜的宁静,寒风如盗梦者,躲在窗台下面,几只野猫上蹿下跳,把我的心湖搅得难以平静。嘴唇干裂,感觉在冒青烟,体内的水分被白天的奔波和夜晚的失眠抽去。目光向北,再向北,如鱼儿般游进那片一望无际且亮汪汪的高原水乡,我的眼角不断滴落乡愁,把黑夜的尾曲浸透得湿漉漉的。
②在我的印象中,故乡人从来不知道“渴”为何滋味,日子总是水灵灵的。奔跑的高原累了,就把头伸进一个个清澈的龙潭里,一阵痛饮,然后继续去追赶太阳。天空或晴或阴,总是一片澄净,如故乡人的明眸和心灵。一年四季,高原水乡呈现出一帧流动的风景,湖里的芦苇枯了又荣,沟边的小草黄了又绿,河边的垂柳瘦了又肥,目光不管从哪个角度投射过去,都与浓浓的美韵不期而遇,既而醉入其中。
③扎根于高原水乡的童年和少年,是我人生中最蓬勃、最亮丽的时节。一尾鱼的游动,足以让我追逐一个季节;一只水鸟的飞翔,足以让我幻想一生。河流的欢笑、龙潭的金光,把每一个日子都渲染得多姿多彩。在水沟里翻泥鳅,满头满脸满身都沾着泥巴,成为活脱脱的泥人,可心里的快乐就像被捉放进盆里的泥鳅,不停地蹦跳。钻入芦苇丛中掏鸟蛋,也是其乐无穷的事,可现在回想起来不禁心生愧疚——鸟妈妈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出世的孩子被人带走,它该多伤心啊。
④故乡人天生就是画家和诗人,他们用色彩和诗意,表现、表达着对高原水乡的热爱和迷恋。一声布谷鸟的鸣叫,从云端落下来,如一把钥匙插进他们的心锁里,随之灵感泉涌,创作出一件件不同季节、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艺术作品。田野的画布上,他们把锄头或犁当作画笔,用汗水调色,在春天描绘出流淌的绿意,在秋天描绘出跳荡的丰收之景。生活的稿纸上,他们把锅碗瓢盆当作字词,用心音调遣,在春天赞颂花之绚丽,在夏天抒怀叶之情深。而他们也许不知道,也许习以为常,他们耕作的身影是高原水乡这幅水墨画中最迷人的部分,他们布满悦色的笑脸是高原水乡这首朦胧诗中最有韵味的部分。在城市里,我的目光很呆滞,我的内心很荒凉,很多时候想找点儿灵动来激活目光,找点儿色彩来缀饰内心,可我发现,外表华丽的城市其实比我还贫困。
⑤离开高原水乡后,我的生命一直处于干渴的状态,在异乡喝再多的水也无济于事。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呼唤,总是带着血丝。有时受了委屈,想流泪,但就是无泪可流,或者流出来的泪都是浑浊的。我每走远一步,乡愁就拉长一截,有人问:你身后为何湿漉漉的?我答道:那是我存活的最后希望。
【1】作者以“湿漉漉的乡愁”为标题,这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2】作者的“高原水乡”记忆是哪些内容构成的?阅读第②至④段并依次概括出三点。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4】文章的开篇及文末都写到了嗓子的感受,如“嘴唇干裂,感觉在冒青烟”“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呼唤,总是带着血丝”等,作者刻意突出这一感受的意图是什么?
9、铺一张纸,蘸几点墨,抒几卷云烟故事,写一段似水年华。曾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过的人,发生过的事,有的早已忘却,有的却永远定格心中,成为永恒的风景。请以“记忆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