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临沧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之源,百年党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系列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红船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A.原来这就是红船精神。

    B.如何弘扬红船精神呢?

    C.更何况这是红船精神。

    D.什么是红船精神呢?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     簌(sù   是图

    B     徨(páng)   无动于

    C     沌(hùn) 无缥缈

    D     使(chāi)   目伤怀

     

  •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正确的一项是()

    ①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②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③棚子门前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步,便“豁然开朗”。

    ④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枯黄。

    ⑤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③②①⑤④ B.③⑤④②① C.①③⑤④② D.③④⑤①②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niǎn) 旁(wù)   扶(yè) 食(mì)

    B. 词(yú) 一黄土(pó)  忐(tè)   怒不可(è)

    C. (shù) 毛(zōng)   重覆辙(dǎo)  侏(rú)

    D. 渎(xiè)   予(fù)   诬(miè)   文 (zōu )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凌,系向牛头充炭直。

    【1】简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的表达效果。

    【2】有同学认为“翩翩”一词写出了太监及其手下的英俊潇洒之态。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③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⑤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明诗人渴望出仕、希望张丞相能助他一臂之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 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选文出自_________ ,原来的书名叫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A是 ,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曾担任   政治部主任,先后组织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他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实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造者的故事当中。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4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里?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共老

    (台湾)龙应台

    ①我们走进中环一个公园。很小一块绿地,被四边的摩天大楼紧紧裹着,大楼的顶端插入云层,底部小公园像大楼与大楼之间一张小小吊床,盛着一点青翠。淙淙流水旁看见一块凹凸有致的岩石,三个人各选一个角,坐了下来。一个人仰望天,一个人俯瞰地,我看一株树,矮墩墩的,树叶油亮茂盛,挤成一团浓郁的深绿。

    ②这三个人,平常各自忙碌。一个,经常一面开车一面上班,电话一个接一个,总是在一个红绿灯与下一个红绿灯之间做了无数个业务的交代。睡觉时,手机开着,放在枕边。另一个,天还没亮就披上白大褂开始巡房,吃饭时腰间机器一响就接,放下筷子就往外疾走。还有我自己,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想不完的事情,问不完的问题,爱不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忙,忙死了。

    ③可是我们决定一起出来走走。三个人,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④然后,我就看见它了。在那一团浓郁的深绿里,藏着一只浓郁深绿的野鹦鹉,正在啄吃一粒绿得发亮的杨桃。我靠近树,仰头仔细看它。野鹦鹉眼睛圆滚滚地,也看着我。我们就在那杨桃树下对看。另外两个人,也悄悄走了过来。三个人,就那样立在树下,仰着头,屏息,安静,凝视许久,一直到野鹦鹉将杨桃吃完,吐了核,拍拍翅膀,哗一下飞走。

    ⑤这是一个阳光温煦、微风徐徐的下午。我看见他们两鬓多了白发,想必他们也将我的日渐憔悴看在眼里。我心疼他们眼神里不经意流露的风霜,想必他们也对我的奔波觉得不舍?只是,我们很少说。

    ⑥多么奇特的关系啊。如果我们是好友,我们会彼此探问,打电话、发简讯、写电邮、相约见面,表达关怀。如果我们是情人,我们会朝思暮想,会嘘寒问暖,会百般牵挂,因为,情人之间是一种如胶似漆的粘合。如果我们是夫妻,只要不是怨偶,我们会朝夕相处,会如影随形,会争吵,会和好,会把彼此的命运紧紧缠绕。

    ⑦但我们不是。我们不会跟好友一样殷勤探问,不会跟情人一样常相厮磨,不会跟夫妇一样同船共渡。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聚首时即使促膝而坐,也不一定会谈心。即使谈心,也不必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择,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了然在心。有时候,我们问,母亲也走了以后,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⑧然而,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和这个世界上所有其它的人都不一样,我们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我们清楚地记得彼此的儿时──老榕树上的刻字、日本房子的纸窗、雨打在铁皮上咚咚的声音、夏夜里的萤火虫、父亲念古书的声音、母亲快乐的笑、成长过程里一点一滴的羞辱、挫折、荣耀和幸福。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一棵树上折断了手。

    ⑨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公尺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公尺,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阖,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作者认为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奇特在何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将下面的句子转换为陈述句。

    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

    三个人,就那样立在树下,仰着头,屏息,安静,凝视许久,一直到野鹦鹉将杨桃吃完,吐了核,拍拍翅膀,哗一下飞走。

    3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公尺,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阖,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生活教科书,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都会成为我们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请你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读后感。

    写作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文中不要出现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