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古语云:“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在当今社会,孝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孝心教育赋予“孝”字更深刻的内涵。它不仅要求我们对父母尽儿女之孝,还提倡我们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它不仅要求我们对祖国尽忠心,还要求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心,以及懂得回报他人的感恩之心。
A.“更”是形容词,“内涵”是名词,“对”是介词。
B.“基础工程”和“尊老爱幼”都是偏正短语。
C.“在当今社会,孝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这个句子中,“在当今社会”作定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还要求我们”后面加“拥有”。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粗织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B.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致疑
C. 暗然失色 广袤无垠 气宇轩昂 引人注目
D. 平淡无奇 能工巧匠 小巧玲珑 入木三分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指七九冰河解冻,八九大雁从南方飞来,气候逐渐变暖了。
B.阿西莫夫,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这位科普作品“大腕儿”作家,带我们探究了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的原因。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多篇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4、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沿溯(sù) 素湍(chuǎn) 不见曦月(xī) 阙处(quē)
B. 属引凄异(shǔ) 飞漱(shù) 襄陵(xiāng) 未寝(qǐn)
C. 藻荇(xìng) 鸢飞(yuān ) 缥碧(piǎo) 轩邈(miáo )
D. 东臯(gāo) 崔颢(hào) 叔庠(xiáng) 驱犊(dú)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颔联两句,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颈联两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C.“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D.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抒发情感深沉饱满。
6、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_____________)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9)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和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语段一】
孩子,你尽管忙,家信还是要多写,即使短短几行也可以;你不知父母常常在心里惦念,沉默久了,就要怕你身体是否健康;我这一星期就是精神不安定,虽则忙着工作,肚里老是有个疙瘩;一定要收到了你的信,才“一块石头落地”!
【语段二】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
【语段三】
多少过分的谈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1)以上三个语段出自 ①____________(作品名),作者通过书信形式关心在外求学的儿子 ②__________(人名)生活和成长。
(2)【语段二】和【语段三】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
(3)结合三个选段,具体分析作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
8、台阶
①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②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是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要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③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
④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⑤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⑥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之前没人说过他有地位,他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⑦父亲为造屋备料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零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⑧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零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⑨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则是母亲陪着他一起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⑩接着开始造高台阶。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走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踩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连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⑫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有觉得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⑬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
⑭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
⑮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
⑯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起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⑰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觉得很烦燥。他也不愿找别人聊天,又很少跨出家门。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⑱我就陪父亲在台阶上坐着,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⑲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我这人怎么了?
⑳怎么了?老了呀!父亲为我们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他一生的事业就是建造了这幢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并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父亲就是一个台阶,我的台阶,我们全家的台阶啊!
【1】下列没有比喻的一句是:( )
A. 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B. 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C. 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D.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2】阅读第①段至第⑯段,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 人物的行为 | 人物的性格品德 |
为了给老屋铺台阶 | ⑴ | ⑵ |
⑶ | 备料(积蓄、踩黄泥等) | ⑷ |
⑸ | 担水跨台阶 | ⑹ |
【3】从内容与结构方面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4】结合上下文,抓住黑体字,说说第⑱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
我就陪父亲在台阶上坐着,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5】对上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与第⑫段有呼应关系。
B. 台阶是文章的主要线索,贯穿全文。
C. 文章体现了父亲勤劳的品德和坚忍不拔的追求精神。
D. 本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都有。
9、请以“这也是成功”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