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日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B.林老师的课不仅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而且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看到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翠绿的手掌时,我不禁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实就是事实,你再狡辩也没用。
B.我的看法只是井蛙之见,肤浅得很,说出来怕贻笑大方。
C.金老板爱钱如命,财富对他来说是多多益善。
D.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
3、古诗文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B.微动涟漪,惊起一滩鸥鹭。(欧阳修《采桑子》)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qiú jìn),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jiè)画。
B.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kuì),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dùn)形。
C.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zèng)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dòng tan),无法躲避。
D.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zhèn chàn)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fǔ kàn)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诗歌体裁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同的是( )
A.《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春夜洛城闻笛》
C.《游山西村》
D.《竹里馆》
【2】品析首联中的“望”字的妙处。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但抒发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请加以分析。
6、古诗文默写。
(1) ,不求闻达于诸侯。
(2)所以动心忍性,
(3)“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 。
(4)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歌咏爱国情怀的佳作,但表现的角度各有不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 , ”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7、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以上对昆虫的描述,出自______(国籍)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昆虫是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绝 唱
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2】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1)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从修辞的角度)
(2)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从词语的角度)
【3】作者写“残荷”之前依次写了对荷花绿叶、红花的美的认识,这样写有何好处?
【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5】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买橘爬上月台时肥胖蹒跚的背影,让朱自清先生不禁潸然泪下;高原戈壁上一排排迎风挺立、不折不挠的白杨,令茅盾先生忍不住高声礼赞;昆明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雨,使汪曾祺先生一度回味无穷……同学们,多彩多姿的大千世界、五味俱全的世间百态,一定也有触动你心灵的人、事或物。
请以“ ,触动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