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些屏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B.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C.通过观看央视“国宝”档案节目,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知识。
D.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表演了生动有趣的节目,相声表演惟妙惟肖,令人捧腹。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侏儒(rú) 篡改(zuàn) 窒息(zhì) 摧枯拉朽(xiǔ)
B.不逊(xùn) 绯红(fēi) 教诲(huǐ) 深恶痛疾(wù)
C.盎然(àng) 锃亮(zèng) 长髯(rán) 不辍劳作(chuò)
D.一绺(liǔ) 喝彩(hē) 妯娌(zhóu) 正襟危坐(jīn)
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
B. 你如果总是这么盛气凌人,将来会失去很多朋友。
C. 同学们尽情领略了秦始皇兵马俑的雄姿,对兵马俑的写实造型艺术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啧啧称奇,长吁短叹。
D.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4、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这三种感情像飓风一样,把我吹到濒临(bīn)绝望的边缘。
B. 严老先生饶有兴味(xīngwèi)地说:“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哪些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C. 我想念昆明的雨,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yú)。
D.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fū)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咏菊
白居易〔唐代〕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②初开晓更清。
【注释】①著:附着。②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这首诗押的韵是________,描写的菊有_____________特点。
(2)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6、名句积累
(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 。
(2)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3)《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主旨句: ; 。
(6)《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是: , 。
7、文学殿堂。
(1)你知道在《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有两个相似的人物,他们性格都粗中有细,嫉恶如仇。如能完整无误地写出他们的名字,你真是太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对谁的评价吗?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沙海一苗树
梁衡
①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②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③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
④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一物降一物,原来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宝贝。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的开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时一丝风也没有,天地静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
⑤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
⑥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两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
⑦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
【1】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几十年的时间,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并不是高林树一个人的功劳,文章为什么要重点写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结合上下文,按要求赏析语句。
A.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从表现手法角度)
B.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修辞角度赏析)
【4】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9、请以“那一瞬间,我________”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②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