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注意纠正因为方言发言造成的误读,如:“稀疏(sū)”应读成“稀疏(shū)”,“沙砾(nì)”应读成“沙砾(lì)”。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竺(zú)可桢”应读成“竺(zhú)可桢”,“延(tíng)安”应读成“延(yán)安”。
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枯躁”不能写成“枯燥”,“迁徒”不能写成“迁徙”。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人情事故”应写成“人情世故”,“嘎然而止”应写成“戛然而止”。
2、下列选项中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著不符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B.保尔最后的著作是《暴风雨所诞生的》。
C.保尔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D.书中的保尔是在母亲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3、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十分真实、动人。
B.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蒹葭茂盛、露珠晶莹的画面,烘托出主人公欢愉的心情。
C.诗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其中简单的变化不仅使语言富于变化,也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D.全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日出》作者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归来,在海中轮船上 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B.《泰山日出》是用诗化的语言写成的,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C.《日历》这篇文章主要在写景叙事中从人们常见的日历引出“人生”这一个平平常常的话题。
D.《蚂蚁》一文在语言的运用上突出特点是形象、生动、活泼,文章用了一系列褒扬人的词语描写可爱的蚂蚁。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2】你如何理解“浮云”一词的深层含义?
【3】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6、默写。
①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
⑤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
⑥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⑧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⑩《渡荆门送别》中,诗人以奇特的比喻来表现自己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孟子的文章气势非凡,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在文章中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⑫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诗人想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文)名著阅读。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锡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1)上段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所属章节为:
A.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B.第三章 在保安
C.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D.第五章 又是白色世界
(2)文中的“我”是谁?
8、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1)新闻阅读
中新网湖州10月11日电(见习记者 施紫楠)11日,浙江东林一片劣五类水质水域上,成排坐落在浮床上的水上无土栽培水稻(以下简称“水上稻”),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丰收景象。
“水上稻”,顾名思义,种植在水中的稻谷,是著名杂交水稻专家李必湖研究成功的新型立体式水稻种植模式。
通过将水稻种植在特制浮床上,使其根系生长于水中吸取养分,全程不施化肥农药,不仅能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还可一定程度净化水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
浙江东林,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2019年5月,该镇秋粮家庭农场主蔡秋良引进“水上稻”技术,在自家的两亩水域上进行试种。
“从目前情况看来,试种算是初步成功。南方水资源丰富,很适合‘水上稻’的生长。”当天,74岁高龄的李必湖亲自来到现场“督工”。看着“水上稻”在浙江扎下第一批“根”,李必湖心中感慨万千。
“中国人口发展基数大,耕地又在不断减少。三五十年后,我们的粮食问题该如何解决?”退休后的李必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脱离传统土壤种植模式,拓展粮食种植面积?
2008年,李必湖开始尝试“水上稻”栽培模式。水上种稻谷,水下养鱼虾。第二年,在他的家乡湖南怀化,第一批“水上稻”成熟,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比地上水稻高出数倍。
湖南、贵州、福建、广西……几年时间下来,“水上稻”已在中国6个省份进行试点并大面积开始推广。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水上稻”栽培技术也不断升级,如今已具备净化水质功能。富营养化水体中超标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给水稻种植提供了天然肥料。
“富营养化水体如何治理,是一个全球化的难题。”李必湖介绍,当下处理水体富营养化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类别,“物理处理成本高、化学处理容易将水中生物全部消灭,只有生物处理方式最为妥帖。”
“水上稻”净化,便属于后者。根据试验,水质越差的水域,“水上稻”产量反而越高,净化能力也越强。
阳光下,农场雇工挥舞手中镰刀,收割着沉甸甸的“水上稻”。据悉,东林今年每亩“水上稻”预计可生产800至1000斤大米,产值达10000元人民币左右。
①请给上述新闻拟一条合适的标题。
②请问新闻中划线部分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2)新闻采访
湖州某中学的小记者们对漂在河中的“水上稻”很感兴趣,准备采访秋粮家庭农场主蔡秋良。请结合(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链接资料)
材料一: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材料二:虽然是第一次尝试河面上种稻,但蔡秋良胸有成竹。蔡秋良已种了10多年田,目前农场有粮田1000多亩。他在抖音上看到外地农民在河里种稻,还种得很好,于是就出去参观考察,跑了许多地方,学习育种、种植和建配套设施等。
“不仅能在外河里种稻,在鱼塘里也能种,浮板还能为鱼类提供庇护,探索稻鱼共生的升级版。”蔡秋良坦言,河面上种稻的产量会稍低一些,但由于接近有机品质,可以走精品稻米的市场路子。他打算在城里设直营点,吆喝他的“河上稻”米。
(百度百科 浙江在线 有删改)
时间 | 2019年11月16日 | 地点 | 湖州东林镇蔡秋良家的鱼塘边 |
采访对象 | 蔡秋良 | ||
采访目的 | ①___________ | ||
采访方式 | 直面采访 | ||
采访问题 |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
(3)新闻写作
请根据任务二中的《采访提纲》和已有的信息,完成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稿。
要求:(1)根据中心思想,先写好标题和导语,电头可省略。(2)保证新闻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完备和准确。
9、青春岁月里,我们走过学校的教室、操场、图书馆……走过远方的高山、原野、村庄城镇……也走过青春的懵懂、快乐、梦想……这些真实的经历,伴随着我们走过生命的每一天。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或体悟,以“走过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