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昆明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加点字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踌(chú)       (dài)       痛疾(è)

    B.步(duó)       跚(pán)       精竭虑(dān)

    C.篱(bā)        延(màn)       巧妙绝(lùn)

    D.推(cōng)   (hè)          叠嶂(luán)

  • 2、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最合理一项是(     

    ①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②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③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④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 3、小芳对学习过的课文进行归纳总结,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新闻写作,做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学了《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等几则新闻,我们知道了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正文通常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写。

    B.散文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藤野先生》一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为暗线;《背影》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白杨礼赞》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抗战军民的坚强意志和精神的赞美之情。

    C.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列夫·托尔斯泰》中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刻画主人公丑陋平庸的外貌,再描写其非同寻常的眼睛,先抑后扬,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本文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不同景象,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nì)    猎(shòu)    (pā)   油光可(jiàn)

    B. (gù)    (hāo)   (dī)   绉(zōu)

    C. 黑(yòu)   (xiào)    酬(piàn)   首低眉(hàn)

    D. 首(qǐ)    (ào)     身(sù)   广无垠(mào)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赏析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3)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4)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到庭中的奇树“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诗人自然想到攀枝折花以寄托思念;王维奉命奔赴边塞,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飘零之感;崔颢登上黄鹤楼,远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景,勾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吴均在富春江上任意飘荡,纵情山水,不禁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的慨叹!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经典常谈》中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2)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一篇作文,完成各题。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傍晚,我坐在书桌旁捧着《三国演义》,津津有味(A)地看着,看到诸葛亮轻轻松松借了十万支箭时,心想:我要是曹丞相手下的谋士,我定会……突然,一道白光从我眼前闪过……

    ①当我回过神来,环顾四周,只见自己在一艘小船上,周围大雾弥漫,雾气时不时翻滚一下,好似淘气的小姑娘,雾下江水滔滔,如万马奔腾一般奔向远方。我登到岸上,突然,听到了震天的擂鼓声,心想:这里有何事情呢?待我前去查看一番。走着走着,我的视线穿破了大雾,落到了一面大旗上,只见一个大大的字印在上面,心中一惊,这难道是三国时期,如果是,那么如今应是草船借箭之时了。想着,我已走到了曹操的大营前,②只见一位武将身披一件披风,穿着一身铠甲,一手拿弓,另一只手在指引着那些弓箭手前往江边,噢,这位应该是大名鼎鼎的张辽将军吧,我心中暗暗称赞。这时,一位士兵发现了我,冲过来用长矛指着我说:大胆小贼,竟敢窥探军营,速速报上名来。”“吾乃凉州人士,姓陈名普,乃曹丞相的友人,前来拜访丞相。我灵机一动便说。(B)这时,一位士兵对我喊道:先生,曹丞相有请。③走进,只见曹丞相正站在一幅地图前,说:先生,我并不认识你啊,为何我听士兵说你是我的友人。”“曹丞相,你虽不认识我,可我却十分了解您。您如今在江面上发现了几艘不明船只,又准备用箭击沉他们呢?可是江上如此大雾,万一他们是东吴派来借箭的话,岂不是亏大了呀!这时谋士许攸走进来说:先生神机妙算啊,丞相,我听了他的一席话,顿时恍然大悟(C),如今江面上如此大雾,一味这样射箭很有可能浪费箭矢啊。这时我灵机一动,便说:丞相,我有一计策……曹操听后,大喊:妙啊妙啊,④这件事就劳顿先生了。我领命后,就跑过去对正在江边的张辽将军说:张将军,丞相有令,改用火箭击船,张辽将军一看是我,说:这就是你向丞相献的计策吗,还挺高明的。说完,他便号令三军,还随手拿起一支箭矢,上满弦,大喊一声:点火。(D)他旁边的士兵赶紧为他的箭矢点上火,紧接着,的一声,箭矢带着火苗奔向了对方。看着如流星般的箭雨击中了对面的船队,最后诸葛亮也只能乘着小船逃回了刘备身边。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被我打破了,而我也功成名就隐居避世了。

    【1】文中A、B、C、D四处标点符号或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

    【2】下列对文章划线语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缺少主语,应改为“当回过神来,我环顾四周,只见自己已在一艘小船上”。

    B.②句应改为“只见一位武将披着一身铠甲,身穿一件披风”。

    C.③句应改为“我走进军营大帐,只见曹丞相正站在一幅地图前”。

    D.④句应改为“这件事就劳烦先生了”。

    【3】下列对文章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缺少点题、扣题的语言表达,内容与标题不能严丝合缝相扣。

    B.文章较多地运用了语言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C.文章的写作重点安排不够妥当,结合全文来看,应该重点描写“用计取胜”的情景。

    D.文章结尾别出心裁,不但很好照应了文章开头,而且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意味无穷。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根据所给开头续写作文,题目自拟。

    我永远不能忘记那个身影……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③中心突出;④书写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