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闭塞(sāi)劫难(nàn) 硕石(shuò)强词夺理(jiàng)
B.彷徨(páng) 翌日(yù) 沙砾(sā)怒不可遏(è)
C.浮躁(zào)恬静(tián)斡旋(wò)纷至沓来(tà)
D.映照(yàng) 寒噤(jìn)巉峻(chán)教学相长(chǎng)
2、下面对《春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沦陷的悲惨景象,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以“感时”承上,“恨别”启下,表达了作者感时伤逝的感情。
C.颈联写入秋后战火愈烧愈炽,跟家人难通音信,表达了对妻儿的思念。
D.尾联写诗人苍老之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踌著 调谢 妙手偶得 触目伤怀
B.牛犊 鲜腴 张目结舌 纵横决荡
C.婆娑 开恳 厌厌欲睡 连绵不断
D.燥热 联结 重峦叠障 俯仰生恣
4、下列对《小石潭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由“凄”到“乐”,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幽深凄怆,后半部分是清静神乐。
B. 本文的记叙顺序为“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C. 文章描写景物特征非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有多处照应,如写小石潭的环境幽静时,前后用了伏笔和照应。
D. 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丽的环境与作者凄清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遭贬后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颔联诗人以蓬草自比,写飘零之感。由诗中“归雁”一词知道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都护在燕然”与“属国过居延” 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遥远。
D.全诗叙写了出使路线,沿途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借助想象,描绘画面。
6、通过活动,同桌写了如下心得,请帮他填空:诗文中蕴含至善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积累、理解探究,正如《虽有嘉肴》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善也。”
7、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 人物 | 文段或评述 |
《红星照耀中国》 | _____ |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是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
《_______》 | 法布尔 | 鲁迅评价这部科学巨著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这部巨著唤起了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对科普的深刻省思,激发起人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
《海底两万里》 | _______ | 他设计建造了一艘潜水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并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 |
_______ | 祥子 | 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 |
8、议论文阅读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唐勇
①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2.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
②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读书与其说是外假于物,不如说是内求于心。“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甲)今天,我们早已告别了书荒年代,海量出版物、不断创新的阅读介质,为读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阅读世界。相比以前“无书可读”的苦恼,今天则凸显“有书无心”的困扰。
③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 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投,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
④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乙)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因而,图书馆排队借书的队伍长了,信谣抢盐的人就会少些;平时科普工作深入细致了,市民们面对PX项目的心态就会平和些。
⑤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⑥“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
【1】下列选项中最能准确地表达本文的中心论点的选项是( )
A.读书的好处很多。
B.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C.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D.读书,才能让我们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
【2】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 (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明朝散文家宋濂为了读书求学,不畏艰辛困苦,拜访很多老师,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②隋朝李密骑一头牛外出求学,牛角上挂着《汉书》,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
③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④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请以“不一样的礼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和要求】
(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