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卑劣(bēi) 无耻(cǐ) 卑鄙(bǐ) 挑拨离间(jiàn)
B.感慨(kǎi) 阻碍(ài) 抉择(jüé)出类拔萃(cuì)
C.浮躁(zào) 趋势(qū) 寒噤(jìn) 招摇撞骗(zhuàng)
D.襁褓(qiáng) 拙劣(zhuō)奠定(diàn) 接踵而至(zhǒng)
2、名著阅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写到: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B.《昆虫记》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C.《昆虫记》中,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D.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3、下面的课文题目都是短语,从结构上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雁归来 木兰诗 回延安
B.愚公移山 小石潭记 大自然的语言
C.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驿路梨花
D.白杨礼赞 想和做 纪念白求恩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在中国,“子牛”“拓荒牛”“老黄牛”这些家喻户晓的形象已成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近日,中国美术馆展出以牛的形象为主体的精品力作。这批作品,既展现艺术家精神,又彰显时代风范。其中,李可染的中国画《树水牛》墨色淋漓,意境深远,最受观众喜爱。近600余件作品激扬向上,充满生气,无不体现艺术家们的匠心独运。
A.“这些”是代词,“深厚”是形容词,“墨色淋漓”“意境深远”都是主谓短语。
B.“近日,中国美术馆展出以牛的形象为主体的精品力作。”此句中,“形象”做主语。
C.画线的句子中“在中国”做定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无不”删掉。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6、《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面,请你也来参加!
(1)请在下面对联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选项,将其补充完整。(只填序号即可)
人似秋鸿来有①__,事如春梦了无②__。
A.情 B.信 C.痕 D.声
(2)请从表格中识别并写出一句关于春节的完整七言诗句。
把 | 花 | 后 | 符 |
桃 | 总 | 新 | 梨 |
换 | 清 | 旧 | 落 |
7、名著阅读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请写出下列所描述的人物姓名。
(1)他是一个大官僚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
他是_______________
(2)他受审时极其从容,毫不惊慌,身穿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
他是______________
(3)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髋骨突出。
他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良把司令部迁到西北后,开始大举进攻红军,几个月后,他和他的一些军官才认识到,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
B.红军在甘肃冲破了部署在甘肃南部的更多的南京、东北、回民军队的阻拦,在体力已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的情况下,终于到达了长城下的陕北。
C.在苏区,在社会教育方面,共产党人帮助人们识字,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天只朗读短句,他们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
D.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也很尊重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斯诺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解政治问题和人格问题。
8、阅读《壶口瀑布》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B.选文第二段写河水在龙槽里的特点——凝重、平缓、如泣如诉,不堪一击。
C.全文形象可感,借助了多种修辞,抓住事物的特征,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D.文章借景抒情,由壶口瀑布透视黄河的雄壮之美,再联想到勇往直前的精神。
【2】作者站在河心,采用了多种观察视角来写出壶口瀑布,请完成下表。
观察角度 | 观察到的美景 | 景物突出特点 |
俯视 | 河中之河 | A |
B | 河水排排涌来,碎成堆堆白雪 | 雄壮 |
由上而下再向上 | 飞转成漩涡,碎为水雾,升起彩虹 | C |
平视 | D | 千姿百态 |
【3】文中画横线句子为什么反复用“跌”描写?而不是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落”来描述。
9、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那一天因为它的独特性,被标注在了时光的日历上,难以忘却。请以“那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2)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请认真书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