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五家渠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史料中的“机户”适合在哪一场所

    A. 农田

    B. 集市

    C. 手工业工场

    D. 现代工厂

  • 2、下列作物中,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⑥葡萄

    A. ①②③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

  • 3、明清时期,戏剧表演称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

    A.《西厢记》 B.《牡丹亭》 C.《窦娥冤》 D.《唐明皇游月宫》

  •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里的“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时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隋文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 5、它是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新剧种,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将唱、念、做、打相结合,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这一剧种是

    A.昆曲

    B.粤剧

    C.杂剧

    D.京剧

  • 6、下图为雕像契丹大帝——耶律阿保机。从画面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契丹族是一支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的生活中骑马、狩猎很是平常

    ③契丹人学会了牛耕等技术,过着定居生活

    ④阿保机发动了同北宋的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7、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辽和金

    B.辽和北宋

    C.辽和南宋

    D.金和北宋

  • 8、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应是(     

    A.吴道子

    B.鉴真

    C.房玄龄

    D.魏征

  • 9、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 姚崇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D. 魏征

  • 10、它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指的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水浒传》

    D.《农政全书》

  • 1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藩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两国经常发生战争

    C.两国经济发展繁荣,贸易频繁 D.宋辽之间出现了相对的和平局面

  • 12、《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此项工程”是指(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赵州桥

    D.明长城

  • 13、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A.灭掉陈朝,统一了全国

    B.在位期间,开通了大运河

    C.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D.正式设置进士科,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14、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 15、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载一项科技发明:“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项发明是(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 1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该图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 出现了农村集市

    B. 边境贸易繁荣

    C. 城市中坊市分置

    D. 商业市镇兴盛

  • 1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 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 18、景德镇为烧造瓷器之所,五方群萃,商贾纷驰,百货荟集,市井错综,……率多别籍异民,秉负强梁,不纠于法。故而称景德镇为藏奸纳污,逃亡逋窜之区。伊筹锱铢必校,……少有龃龉,动即知会同行,罢工、罢市,以为挟制。‛以上述材料中可以得知:

    ①景德镇居民流动性比较大

    ②景德镇手工业和商业均较繁荣

    ③景德镇工匠富于斗争精神

    ④政府对景德镇的控制相对薄弱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19、《□史·地理志》记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应是(     

    A.秦

    B.汉

    C.宋

    D.元

  • 20、下列有关唐太宗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②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③创立了殿试制度   ④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都城或国家(朝代)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北宋的都城:东京B.南宋都城

  • 22、__________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南宋抗金将领____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 23、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________

  • 24、他们都是少数民族杰出的首领,都对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开发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他统一契丹各部,916年称帝,国号“契丹”________

    (2)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________

    (3)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1115年称帝,国号金________

     

  • 25、唐与吐蕃

    (1)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________

    (2)唐蕃和亲

    史实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________嫁给他。

    意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26、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的是________

  • 27、人口的增长

    (1)人口增长:明朝鼎盛时全国人口达到________亿多。

    ①原因:清朝前期,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________

    ②表现:到________时,全国人口已达到1.5亿;____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影响: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有些地方密度加大,________矛盾逐渐突出;垦荒使很多天然________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_______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 28、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下列事件所发生的朝代。

    (1)黄巢起义——

    (2)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3)郑和下西洋——

    (4)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 29、宋词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杰出代表人物有豪放派的__________ ,婉约派的_________

  • 30、背景: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生活。12世纪时,部落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

    统一:_____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势力,于_____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______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

    知识点2 蒙古灭西夏与金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非常频繁。请列举出两位为中外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唐代的中央官制成熟完善,宋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

    ——《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二:“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蔡襄《端明集》

    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渍散。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结合所学,针对这一问题,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