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C.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D.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2、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建立 ②定国号为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南宋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3、著名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汉化政策
4、如图所示为中国古代某项科技成就的发展。该科技成就( )
A.改变了作战方式
B.加快了文化的普及
C.丰富了文学艺术宝库
D.促进了远洋航海发展
5、被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A.《史记》 B.《三国演义》 C.《汉书》 D.《资治通鉴》
6、《新唐书 · 兵志》记载: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 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
7、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北庭都元帅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西域都护
8、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9、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是指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10、清朝大兴“文字狱”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人民反抗
B. 焚毁不利书籍
C. 压制知识分子
D. 加强思想控制
11、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下面哪位历史人物亲自经历了如此险恶的状况?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郑和
12、大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下列对这一朝代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蒙古族建立
B.建立者是皇太极
C.最早的国号是金
D.都城后来迁到北京
13、如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研究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海外贸易发达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15、2015年,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题为《深化合作伙作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报告,报告回顾了15世纪以来中新两国的友好往来,可以作为报告论据的是
A. 玄奘西游 B. 鉴真东渡
C. 蒙古政权扩张 D. 郑和下西洋
16、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萬索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A.《伤寒杂病论》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门》 D.《神农本草经》
17、大唐以她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又以她豪迈的性格,向各国传播着中华文明。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定居日本
C.玄奘天竺取经
D.文成公主远嫁
18、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些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型商帮。胡雪岩,来自安徽南部徽州府,中国清代著名的红顶商人,操纵江渐商业,资金最高达两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以上看来胡雪岩属于。
A. 晋商
B. 徽商
C. 苏商
D. 港商
19、电视剧《贞观长歌》中,主要展现的是下图中哪一位人物的成就( )
A. B.
C. D.
20、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统一中国仅几十年的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粉墨登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隋朝戏剧繁荣 B.隋朝经济繁荣 C.隋朝二世而亡 D.隋朝短暂而繁荣
21、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被誉为“诗仙”,_____________被誉为“诗圣”。
22、和: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____,宋给西夏______。议和后,宋夏______兴旺。
23、 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地名.
(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出现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
24、唐朝灭亡:_____年,朱温建立了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5、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
26、________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朽的趋势。嘉庆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清中期以后_________、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27、北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28、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的指南工具是________。
29、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30、填空题
(1)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加以管理。
(3)经济重心从唐朝中期开始南移,到____最终完成。
(4)元朝设置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娱乐兼商业场所____。
31、配伍连线题
3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_________
33、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周济救助),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清实录》
材料四: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材料所示著作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棣和康熙的共同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于百姓最有裨益”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农业较前代相比的新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