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制作历史展板时,同学们将戚继光和郑成功的事迹放到了同一版面,这是因为他们都
A.抗击了外国的侵略 B.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2、明末歌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民众欢迎和拥护的“闯王”是
A.李渊 B.李隆基 C.李自成 D.朱元璋
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两句诗文分别描写的是( )
A.灵渠的开凿与“文景之治”
B.大运河的开通与“贞观之治”
C.灵渠的开凿与“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通与“开元盛世”
4、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先是在哪个朝代实行
A.唐朝 B.隋朝 C.秦朝 D.汉朝
5、一个东渡日本的中国和尚,为何两国人民世代传颂他的事迹,诵念他的名号?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
A. 他在日本讲授佛经,弘扬佛法
B. 他把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
C. 他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D. 他写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6、唐大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后世普为“贞观之治”。形成这一局面的措施不包括
A.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B.减轻人们劳役负担
C.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D.营建东都、三征辽东
7、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最早出现在
A.隋朝 B.明朝 C.唐朝 D.清朝
8、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经过27 年的研究,写成了190 多万字的《本草纲目》,这本书( )
A. 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 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C. 是我国最早介绍西医学的著作
D. 奠定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基础
9、在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迁都不胜枚举,但学术界公认的著名的迁都却只有八次,其中,元朝于1272年迁(定)都至( )
A.西安
B.开封
C.北京
D.洛阳
10、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元曲是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的,下列关于元杂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元杂剧是一种戏曲艺术
B. 元杂剧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简单,为市民所喜爱
C. 元杂剧的兴起表明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D.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和王实甫
11、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盛唐气象
12、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知府衙门 B.枢密院 C.市舶司 D.理藩院
13、看如图隋唐、两宋和元朝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示意图。其中唐朝中后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因为( )
A.节度使势力膨胀
B.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C.北方经济趋于停滞
D.科举制度不够完善
14、唐朝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迅速。下列文物图片不能够反映出该主题的是
A.筒车
B.套铁制锋刃的农具
C.越窑青瓷
D.曲辕犁
15、宋朝时期在城市的某种场所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非常热闹。该场所当时被称为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16、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 B.飞机 C.火药 D.指南针
17、歌曲《天路》中这样唱道,“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被高原人民称为“吉祥的天路”的是( )
A.川藏公路
B.宝成铁路
C.青藏铁路
D.青藏公路
18、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 )
A.安禄山、史思明
B.安禄山、史朝义
C.安庆绪、史朝义
D.安庆绪、史思明
19、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资料,它展现的是哪里的风土人情
A.唐长安
B.南宋临安
C.北宋汴京
D.元大都
20、《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作者的作品
B.编写体例不同
C.同一时代的作品
D.记载内容相同
21、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的《____________》被我国学者称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北朝的____________ 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当时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22、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3、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____发明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4、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
25、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抗金英雄是________。
26、历史上,很多中央政权都重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捍卫祖国的统一。
(1)1793年,清朝颁布《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元朝政府设置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3)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
27、1125年,辽被_______所灭,之后金发动了对_____的战争。
28、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关的事件
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②唐朝时接受日本僧人邀请到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
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④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辽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
⑤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29、明朝的________和清朝的________,都是实行文化专制的措施。
30、根据下列所给出的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古典名著名称。
(1)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三顾茅庐——
(2)农民起义、宋江、梁山泊——
(3)神话小说、唐僧取经、孙悟空——
(4)四大家族、贾宝玉、林黛玉一一
31、配伍连线题
32、请例举两个与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名称
33、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耀眼的辉煌后,终于收尽了最后一抹余晖,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与回味。请结合材料,加以探究。
(民族关系)
材料一
明长城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
(1)两处建筑见证了明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可取?说明你的理由。
(思想文化)
材料二 明代八股文……注重的还是如何把封建制度发扬光大……其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更是不容低估。
材料三 盛世康乾,文祸频生,蔽日窒天……心寒!学术凋颜,致万马齐喑二百年。叹文人雅士,只穷考据;儒生学者,不法先贤。觇景空谈,闻风畏避,济世英才一夜残。当知也,若精神禁锢,国祚难延。
(2)围绕“明清思想文化专制”主题,归纳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有哪些?
(政治制度)
材料四 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3)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
(科技文化)
材料五 明清时期文化发展总的特点是:承古萌新,文学艺术繁荣,科技由发展转为停滞。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开始进入新阶段。
(4)哪一新的剧种的出现能证明明清时期“艺术繁荣”?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