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时,临安城四面城门各供城内生活所需用物,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从材料中可推断出临安。
A.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 建筑设施分工明确
C. 城市商业繁荣
D. 农业发达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建元洪武,该年也被称为洪武元年。材料中体现的纪年方式有
①年号纪年 ②公元纪年 ③干支纪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垂老别(节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4、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描写开封城时说:“街(东角楼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 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 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由此可知
A.宋朝科技发达 B.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C.瓦子是政府办公的场所 D.宋朝时期夜市很发达
5、如图是宋元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辽、金、元 B.辽、元、金 C.金、辽、元 D.金、元、辽
6、强化中央集权是北宋政治的典型特征。为此,宋太祖打出的组合拳是
①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职权
②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③派文臣到地方担任各州县长官
④陆续解除禁军将领手中的兵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三字经》中写道“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A.长安称帝
B.重用魏征
C.创立殿试
D.改革税制
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治国理政最显著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分封 B.开创郡县 C.创立殿试 D.重用人才
9、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遣唐使的到来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
10、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你认为丘处机所说的“国耻”是指( )
A.1125 年金灭辽
B.1127 年金灭北宋
C.1227 年蒙古灭西夏
D.1234 年蒙古灭金
11、“……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
A.屈原
B.岳飞
C.李清照
D.文天祥
12、一五计划从1951年就开始编制,前后共修改五次,考虑我国当时实际情况,将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由20%下调到14%至15%,这既符合实际,又留有余地。这说明
A.“一五计划”主要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一五计划”照搬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
C.“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D.“一五计划”是根据当时国情进行编制
13、1957年,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说:“中国的民族宜合不宜分。我们应当强调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单干’。”新中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是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进行移民搬迁
C. 实行赎买政策
D. 进行民主改革
14、小明暑假时去旅游胜地避暑山庄,导游对避暑山庄介绍中错误的是( )
A.是清代皇帝联络少数民族首领感情的地方 B.就是清朝皇帝避暑休闲的地方
C.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 D.体现了清朝恩威并重的民族政策
15、以下若干历史朝代文学成就概括,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B.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D.诗圣是对李白的美誉,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
16、7 世纪初,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的吐蕃首领是( )
A. 颉利可汗 B. 松赞干布 C. 尺带珠丹 D. 阿罗憾
17、如下图所示戏剧形式,诞生于清乾隆年间,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戏种是
A.昆曲 B.京剧 C.越剧 D.豫剧
18、“全书精神是一种‘官逼民反’的痛苦呐喊,作者用无懈可击的布局、深刻的分析,把每一个骑士,由守法畏官的善良小民,到被逼上梁山泊,成为官员心目中的万恶匪徒。”材料评述的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19、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首创的行政制度是(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
20、穿越时空,小明回到了北宋时期的开封。以下对其所见所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人逾百万,熙熙攘攘
B. 瓦子勾栏,活动众多
C. 买卖兴隆,“会子”通行
D. 店铺林立,商业繁荣
21、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______”。
22、暑假即将到来,许多同学准备利用假期旅游考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李萌同学计划前往我们的省会城市——南京,请你帮助他搜集相关资料。
(1)灵谷寺。寺中玄奘纪念堂供奉有唐朝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玄奘西行前往____ 求取佛经精义,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当地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 (2)江南贡院。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科举制度____创立,唐朝完善,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但发展到明清时期,只许在____的范围内命题,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
(3)明孝陵。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的合葬陵墓。他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____,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 (4)宝船厂遗址公园。1405年起,明政府先后七次派____乘坐这里生产的宝船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
(5)《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____ 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丢失了近代以来的第一块领土____ 。 | (6)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并颁布 ____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2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_______。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4、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_____”,超越汉朝和______。
25、根据下列提示内容完成填空:
(1)建国初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
(2)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成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3)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
(4)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______策。
(5)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______原则。
(6)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方针—--------______的方针。
26、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27、文献记录历史。
(1)玄奘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__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主权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28、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_____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9、唐太宗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广纳贤才。任用的_________ 敢于直言;任命房玄龄和___________ 为宰相。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司马光的代表作——
(2)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系统总结的作品——
(3)李时珍的代表作——
(4)吴承恩的代表作——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列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朝创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闻名中外的瓷器_____
(2)爆发于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_____
(3)南宋和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_____
(4)宋朝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
33、(农村换新颜)
材料一: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这一制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下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法律作保障)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二,说一说土地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政权得巩固)
(5)综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