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举制的的诞生是隋朝的一个重要的创举,其主要作用有 ( )
A.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 B.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C. 使有才能的人由此参政 D.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2、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是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陈桥兵变 B.藩镇割据 C.朱温灭唐 D.安史之乱
4、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很大。现在很多国家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5、“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开早市,通晓不绝。”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A. 秦都咸阳
B. 汉都长安
C. 唐都长安
D. 宋都东京
6、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宋朝抗金名将。当年他率领的抗金军队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将士饱餐了一顿“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所以称为 “腊八节”。这位将领是( )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陆秀夫
7、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A.松赞干布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尺带珠丹
8、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负责审核政令的机构是
A.皇帝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9、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学生课余时间排演历史剧《唐玄宗》,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任用贤能,唐玄宗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B.某年大旱,唐玄宗号召地方兴修水利
C.某地方官员因铺张浪费而被罢官 D.虚心纳谏,任用贤臣魏征
10、著有《农政全书》,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是( )
A.李时珍
B.宋应星
C.郭守敬
D.徐光启
1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北宋
B.统一蒙古
C.灭亡南宋
D.建立元朝
12、郑成功与荷兰使者谈判时,对他们说:“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清朝在台湾建省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清朝设置台湾府 D.郑成功建章立制
13、唐朝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立( )
A. 安西都护府 B. 北庭都护府 C. 西域都护府 D. 行省
14、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皇权对相权取得彻底胜利的标志是
A. 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
B.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C. 元世祖推行行省制度
D.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15、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韩愈
16、“隋文帝命令水陆大军50余万,进行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589年逼降陈后主,陈亡。”上述历史史实属于
A. 隋的建立
B. 隋的统一
C. 隋末动乱
D. 隋的灭亡
17、下列农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 花生
B. 向日葵
C. 马铃薯
D. 占城稻
18、清代广东政府规定,采矿业主只要向政府申报注册,定期纳税,就可以取得合法的权益。这一规定将使广东地区的( )
A. 地方商业税收日益减少 B. 矿主不受地方政府监管
C. 采矿业能获得更大发展 D. 自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19、下列对科举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创立于隋,完善于唐
②考试常设的科目是明经和进士
③人们最推崇的是明经科
④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21、明代中期,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2、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____,历史上称为南宋。
23、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制度早在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提出来了。
24、后人尊称炎帝和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________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
25、明朝多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6、唐朝建立:618年,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
27、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是一部_____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记述了从_____到_____共1 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2)司马光的《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28、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内容.
①宋代管理海外贸易机构
②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
③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区
④宋朝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 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称赞。
29、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30、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________。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列举题
(1)宋朝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2)请列出宋元时期两项著名的科技成就。
(3)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4)写出《资治通鉴》的时间、作者、体例、和记载内容?
(5)分别写出辽、北宋、西夏、金的建立者。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会议展播厅】
材料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1)材料一中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制定宪法。那么,你知道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并通过了哪一部法律文件吗?其性质如何?
【第二组:变革探索线】
材料二:
(2)在材料二的这条线索中A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次变革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中的C和D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挫折和失误?
【第三组:成果展示台】
材料三:
(4)材料三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请你再列举出两例“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第四组:感悟启示坊】
(5)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这些成功与失误中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