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泸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清朝的建立者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帝

    D.康熙帝

  • 2、“当时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改变了过去本民族的游牧生活习惯。当然,汉族人民也向少数民族人民学到了很多东西。”材料说明了当时出现的现象是

    A.民族交融

    B.民族同化

    C.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提高

    D.南方经济的发展

  • 3、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 秦长城   B. 汉长城   C. 明长城   D. 江南长城

  • 4、下列我国古代科学家中,有哪几位在相同领域内取得了成就(     )

    ①张衡 ②贾思勰 ③孙思邈 ④沈括 ⑤郭守敬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 5、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突出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下列著作属于“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 《梦溪笔谈》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 6、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竖有乾隆帝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来纪念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清朝时领导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首领是

    A.渥巴锡

    B.元昊

    C.努尔哈赤

    D.阿保机

  • 7、大运河的开通,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

    A. 满足隋炀帝南巡愿望

    B. 加强了北部边防

    C. 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D. 巩固了隋朝统治

  • 8、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g)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

    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 9、“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历史上对此有多种论述,下列符合唐太宗观点的是

    A. 拨乱世反之正

    B. 述往事,思来者

    C.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10、清朝中期,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A.政治腐败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抵御侵略

  • 11、明朝时期,很多读书人只钻研四书五经,对国计民生毫不关心,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A. 设立锦衣卫

    B. 废除丞相

    C. 大兴文字狱

    D. 实行八股取士

  • 12、宋太祖时期采取了以下措施。这些措施从根本上(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

    A.削弱了地方财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推动了经济繁荣

  • 13、历史上有人这样评价唐玄宗:“唐代诸君主中在位期最长的玄宗帝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统治者,王朝经过了几十年的篡位、权力衰落和政治腐败的苦难,他又使它的力量达到了新的高峰。对生活在他退位以后苦难动荡的几十年的中国人来说,他的执政期代表着一个已失去光辉的黄金时代,一个政绩彪炳、安定繁荣和在国内外同样取得成就的时期。但是他的统治以悲剧和灾难告终,这结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那么他统治时的悲剧和灾难是什么?

    A.开元盛世 B.宠爱杨贵妃 C.安史之乱 D.宦官专权

  • 14、下表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

    人物

    主要事迹

     

    建立女真政权,颁行女真文字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

     

     

    A.忽必烈、阿骨打、铁木真 B.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C.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D.阿骨打、忽必烈、铁木真

  • 15、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靖康之变

    B.南宋建立

    C.岳飞遇害

    D.宋金议和

  • 16、《明史.真腊传》中记载,“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直到现在,华侨聚居的地方仍称为“唐人街”。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唐朝时的中国人遍布世界各地 B.唐朝人“以和为贵”,朋友遍天下

    C.唐朝对世界经济、文化影响深远 D.唐朝是整个中国史上最开放的时期

  • 17、下列人物为科举制的完善发挥关键作用的有

    ①隋炀帝②隋文帝③唐太宗④武则天⑤唐玄宗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 1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 19、下图是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部分目录。该著作应是(       

    第7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   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8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9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10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11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A.《资治通鉴》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 20、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下面哪一种制度与“金榜题名时”有关(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九品中正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太宗开创的治世局面是____________;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

  • 22、设置东厂的皇帝是________

  • 23、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________”,流传四方。

  • 24、公元1271年,________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与大都。

  • 25、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 26、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内容.

    ①宋代管理海外贸易机构  

    ②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  

    ③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区

    ④宋朝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 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称赞。

  • 27、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________

  • 28、按要求填空。

    请把下列历史人物的对应信息填入括号内,只填字母。

    (1)孔________(2)老________(3)司马________(4)刘________

    (5)张________(6)蔡________(7)贾思________(8)祖冲________

    (9)王羲________(10)杜________

    A.计算圆周率B.书圣C.出使西域D.《齐民要术》E.改进造纸术

    F.无为而治G.仁者爱人H.诗圣I.《史记》J.光武中兴

     

  • 29、唐朝时西行到天竺,舍身求法的高僧是________。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的高僧是________

  • 30、北宋时,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是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请将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春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享誉世界。

    (1)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____________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3)北京的__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

    材料二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统一中国的时间。材料中的“运潜商旅,往来不绝”得益于哪一个著名的工程?其中流经苏州地区的这段叫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经济上的措施。

    (3)材料三中图1中的农具名称是什么?并写出图2中纸币的名称?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南方哪一个手工业部门非常繁荣?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