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不要半星红血红尘溅,将鲜血俱洒在白练之间……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这是一部著名戏剧中的台词。请你判断这部戏剧应该是
A.《牡丹亭》
B.《窦娥冤》
C.《长生殿》
D.《桃花扇》
2、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
3、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是( )
A.秦
B.辽
C.金
D.元
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将佛教传入中国
D.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
5、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资治通鉴》编成 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③道教的兴起 ④《齐民要术》的问世
A. ③④②① B. ③①②④ C. ④③①② D. ③②④①
6、毛泽东提出,《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如果“当做历史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的是
A.民族关系的紧张
B.封建社会的衰落
C.科举制度的结束
D.君主专制的崩溃
7、唐朝后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唐末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②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兼并战争不断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④连年的灾荒使得人民无以为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著名的
A.“反清复明”将领
B.民族英雄
C.抗金英雄
D.抗元英雄
9、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改革开放政策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10、下列四大文学名著,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11、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12、南京有座将军山。宋代有位将军曾在这里大败强敌金兀术,一举收复建康城(南京),将军山因此得名。这位将军是
A. 郑成功
B. 岳飞
C. 戚继光
D. 左宗棠
13、郭沫若诗云:“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文中“夫子”是指( )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宋应星
D.徐光启
1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大统一(秦、隋、元),其中,完成隋朝统一的人物是
A. 武则天 B. 隋文帝
C. 唐太宗 D.唐玄宗
15、《梦溪笔谈》中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对此技术解读正确的是( )
A.这项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B.这项技术发明于唐朝
C.这项技术由毕昇发明
D.这项技术由蔡伦发明
16、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写作诗词文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下 列清朝的诗句中,哪几句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①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②一把心肠论浊清
③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图为我国古代“瓦舍”又称“瓦子”,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 隋唐科举制发展
B. 唐民族关系和谐
C. 宋代市民娱乐文化丰富
D. 明清的边疆巩固
18、下列有关唐朝节度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来成了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B.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C.范阳节度使管辖东北地区防御
D.节度使权势加大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19、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生产工具改进
C.市民阶层壮大
D.南方经济发展
20、识读如图,指出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洛阳 B.洛阳、长安 C.洛阳、涿郡 D.余杭、涿郡
21、元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22、宋代经济.社会十分繁荣。请列举相关史实。
(1)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________
(2)宋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____
(3)宋代城市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23、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___________(判断对错)
24、文学艺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唐朝经济发展、人才辈出。
(1)被誉为“诗仙”________
(2)被誉为“诗圣”________
25、盛唐之时,气象万千。
(1)唐代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 和筒车。
(2)唐代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 如冰如玉,郉窑的 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 ”之称。
(4)唐代书法、绘画名家辈出,最著名的书法家有 和欧阳询;著名画家有 和吴道子等。
26、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 | 民族英雄 | 殖民者 | 主要据点 | 结果 |
1661-1662年 | _______ | 荷兰殖民者 | 赤嵌城、台湾城 | 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收复和经营台湾,台湾同胞尊称他为“________”。
意义: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巩固了祖国的____________,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27、艺术: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书法名家__________、绘画名家_________。
28、宋元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1)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____加以管理。
(2)宋代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城市中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______。
(3)元政府设置______________,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4)______________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
29、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②南宋灭亡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⑥西夏灭亡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30、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32、列举题
(1)宋朝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2)请列出宋元时期两项著名的科技成就。
(3)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4)写出《资治通鉴》的时间、作者、体例、和记载内容?
(5)分别写出辽、北宋、西夏、金的建立者。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来到长安,此后长期生活在中国。他精通中国文化,在唐朝做官,还取汉名晁衡。他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的朋友,至今仍流传着他们之间唱和的诗句。晁衡归国途中,误传他遇难,李白为此写了《哭晁卿衡》的悼念诗:“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材料二: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鉴真年轻时在长安、洛阳游学,后来主持扬州大明寺,是唐朝著名高僧。由于受航海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鉴真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自己也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这一年,鉴真已经66岁。
材料三: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玄奘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遣唐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遣唐使”?“遣唐使”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哪里?从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看出,鉴真拥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鉴真的东渡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天竺”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的是哪一部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