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志气日益微 B.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C.又可冀其成立邪 D.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B.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基层,农业一线集聚,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中国虽说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蒸”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值得推崇。
D.2020年正值举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际,特别节目《爱是桥梁》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历史上准备时间最短,也是唯一没有经过彩排的节目。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B.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
C.《春蕾杯》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承办的一个面向全国中小及各职高、中专学生的作文赛事。
D.我特别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它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4、有四位同学春游到一处景点,相约每人用古诗来表达对眼前秀美春光的欣喜之情,下列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B.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C.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D.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正是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________。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________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A.行云流水 烜赫一时 沽名钓誉 奉为圭臬
B.闲云野鹤 不可一世 沽名钓誉 顶礼膜拜
C.行云流水 不可一世 矫揉造作 顶礼膜拜
D.闲云野鹤 烜赫一时 矫揉造作 奉为圭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而这间病房十分狭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设有一张门和一扇窗户,门通向走廊,另一头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打发时光,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谈什么呢?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都做过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这两个小时的所见所述,几乎成了他和同伴共同生活的全部内容。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吧。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呢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开始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妩媚、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些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漫不经心地把球击打得这里那里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他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无刻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了。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医生们对其病因也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大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过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靠窗的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也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气喘吁吁地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选自《外国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的故事里有着艺术的辩证法,不同读者自可作出并不相同的解读,其寓意可谓多多,若用心回味,从中能悟出人生的况味和哲理。
B.作者设置的环境十分简单:一病房,一张门,一扇窗,两个人,一为主角一为配角,其他一概从略,天地如此狭小而人物塑造格外丰满。
C.情节发展需要矛盾冲突的推进,小说惟一的矛盾是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微观世界里这一矛盾让我们看到了两个灵魂的撞击。
D.“窗”构思之妙,采用正反、虚实之法表现人性:靠窗病人嘴里窗口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到了不靠窗病人眼里变成了光秃秃的一堵墙。
【2】小说以“窗”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佩上繁多而芳香的饰品,使身上更加芬芳,表现了作者修身洁行,使品格更趋高贵的思想。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送别时令,渲染了送别的氛围。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他无论是否身在朝堂,都会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以《齐谐》中“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大鹏乘风而上的情状,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斥鴳飞翔的范围,揭示出二者境界之别。
(2)郦道元在其地理学著作《三峡》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描写出两岸悬崖陡峭、深谷幽邃的奇异景象。
(3)苏轼在《赤壁赋》中阐发江水流逝但又没有消失的道理之后,紧接着借“月”阐发哲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湖北,简称“鄂”,它对很多文人墨客的创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人说,没有湖北,就没有中国诗,这并不夸张。例如宋朝的大文豪苏轼,湖北对他就相当重要。在苏轼四十五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这天他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面对滚滚大江,在感受其壮丽的景象时,不由得追忆起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发出了(1)“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叹。(《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和朋友泛舟游赤壁,想到英雄曹操,如今已不知去处,何况是自己,因而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和自身的渺小,(2)“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元丰六年,苏轼已被贬黄州四年,心情忧郁,但面对美好的月色,依然留下了写景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千百年来,湖北用它的钟灵毓秀接纳、抚慰了多少人,为中国添了多少光彩!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言:“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越人蒙是矣;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朱、象、管、蔡是矣”。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与这句话意思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诗人创作时也喜用神话故事,李白在《蜀道难》中就借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蜀道的开辟之难。
(3)“她是一株永不褪色的青松,昂然屹立在太行山上。”这是人们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的赞美。“松”字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借汤与棘的对话,连用两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鸟形体庞大,这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向写人过渡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①中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送门人范廓之参加科考。它不同于一般抒写离情别绪的送别作品,侧重于表现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以及词人因身在局外而来的轻松。
B.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C.此词大量用典,“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极好地贴合了被送别者是应考书生的身份。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2】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请对上下阕在虚实上的各自特点做具体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士录
宋濂
①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能以力雄人,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
②一日独饮,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曰:“弼亦粗知书,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
③泰定初,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尔自号壮士,解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既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④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⑤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两生素贱其人(____________)
(2)今日非速君饮(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不能忍君苦也( )
A.苦恼 B.困扰 C.嫌弃 D.痛苦
【3】格其事不下( )
A.破格 B.搁置 C.格外 D.排斥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
【5】第③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诚 得 如 弼 者 一 二 辈 驱 十 万 横 磨 剑 伐 之 则 东 西为 日 所 出 入 莫 非 王 土 矣。
【6】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7】有评论称本文围绕“以力雄人”来塑造邓弼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语言真奇妙!细加品味你会发现,即便是生活中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说话的语境、方式不同,表达的意思、效果也不同,让你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会不同。
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补全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那句话,说得有点_______________。
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艺术、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
要求:不少于600字;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