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牡丹江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 )

    A. 郑国渠 B. 黄河 C. 长江 D. 大运河

  • 2、明末,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首民谣反映的是

    A.君王昏乱,奸臣当道

    B.宦官专权,打击忠臣

    C.明朝刑法严酷

    D.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

  •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

  • 4、明清以来,中国开始受到外界的不断增强的压力,发生了多次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属于中国反对西方殖民国家侵略的首次抗争应是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

    D.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5、北京有“明十三陵”,这是明朝的皇家墓葬群。但却没有开国皇帝明太祖的陵墓,要想参观明太祖的陵墓,应该到下列哪个城市?( )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

  • 6、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的是在(  )

    A.辽朝灭亡后 B.金朝灭亡后 C.元朝灭亡后 D.西夏灭亡后

  •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郎”是形容宋朝社会具有浓厚的读书风气,促使这种风气出现的原因是

    A. 宋朝经济繁荣

    B. 宋朝统治者爱好读书

    C. 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 宋朝文官多

  • 8、秦、隋两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①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②都因实行暴政而速亡

    ③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  ④都采用科举考试方式选拔人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9、忽必烈继承汗位后,设立了哪一机构作为管理琉球(今台湾)的专门机构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中书省 D.台湾府

  • 10、“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歌曲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唱的“恩德”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 11、宋代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这里的“专门机构”是指

    A.中书省

    B.门下省

    C.蕃坊

    D.市舶司

  • 12、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对此话解读最正确的是

    A.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B.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 13、与“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这两个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朱温

    D.赵匡胤

  • 14、如果某一富商生活在史称“开元盛世”的时代他府中的摆设不可能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15、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

    B.土地兼并严重

    C.隋炀帝的暴政

    D.隋末农民起义

  • 16、“狼烟起 江山北望,龙旗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歌曲《精忠报国》反映了我国古代著名将领岳飞的戎马一生,下列关于岳飞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B.岳飞被视为抗金英雄,被后人尊崇和怀念。

    C.岳飞取得郾城大捷后,达成澶渊之盟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 17、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管理,在西藏设立了(  )

    A.澎湖巡检司 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西域都护府

  • 18、被称为“中国 17 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 19、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A.杂剧

    B.宋词

    C.散曲

    D.南戏

  • 2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 民族政权并立

    C. 诸侯争霸

    D. 社会繁荣与开放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观察上面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明长城西起点:嘉峪关

    B.明长城东部重要关城:山海关

    (2)根据上面下图分析,明长城的修筑有何重要作用?

  • 22、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加以管理;清朝特许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23、1966年,中国组建的战略导弹部队是________

  • 24、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严格限制________

    (2)过程:

    ①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强迫________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不准商船、渔舟出海

    ②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________、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③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设立“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积极影响: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影响:当时的西方国家先后进行________革命和________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________的机会,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 25、安史之乱

    (1)原因:

    ①开元末年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________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________

    ________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________和部将________

    (3)时间:________

    (4)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的局面。

  • 26、宋朝的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朝皇帝是____

    (2)命令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抗击沙俄的皇帝是____

    (3)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

    (4)907年,原农民起义军将领____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

     

  • 28、清朝皇帝雍正设立________,表明封建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 29、唐太宗时敢于直面进谏的大臣

  • 30、唐诗

    (1)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2)诗人代表

    李白

    他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________”的美誉。

    杜甫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________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人物与其所处朝代及成就连线

    郑成功      唐朝        收复台湾

    鉴真       北宋        东渡日本

    毕昇       明清时期      活字印刷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你例举我国科技成就的表现(最少写出四项),并选择一项说说它的影响。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面材料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哪里?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试举出到达的一个非洲国家名字。

    (3)郑和的远洋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