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福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诗句反映了唐朝都城长安的繁荣景象。下列关于这座城市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城内有专门的居民区和商业区

    B.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

    C.不允许外国人在城内居住

    D.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 2、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朝后期894年止,先后派使到中国达13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留学僧、留学生、画师、工匠、水手等。这说明(     

    A.日本主导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B.中日之间文化交往、交流广泛

    C.唐朝文化对日本有强大吸引力

    D.日本全面学习中国以改造本国

  • 3、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南宋 ④建立元朝政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4、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

    A. 蒙古族 回族 B. 朝鲜族 回族 C. 土家族 藏族 D. 蒙古族 满族

  • 5、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丰碑。宋词中豪放词派的开创者是(     

    A.苏轼

    B.李煜

    C.李清照

    D.辛弃疾

  • 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B. 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

    C.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朝,高71米,肩宽24米

    D. 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 7、下列有关李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于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②作品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③作品具有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④被人们称为“诗仙”。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8、日本学者对古代中国某本科技著作评议道:“作为展望在悠久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技术全貌的书籍,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B.

    C.

    D.

  • 9、从下图所示书籍中你可以看到的内容是

    ①统一女真各部

    ②继续进攻明朝

    ③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④改国号为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其不同之处是

    A.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B.抗击外来殖民侵略

    C.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D.设立行政机构管辖和开发边疆

  •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没海洋强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东海海军 B.南海海军 C.华东军区海军 D.北海舰队

  • 12、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设置了(  )

    A.宣政院 B.台湾府 C.都督府 D.安西都护府

  • 13、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不包括(  

    A. 后梁   B. 后唐   C. 后周   D. 南唐

  • 14、下列选项中,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科举制度—为隋唐时期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②郑成功收复台湾—为签订《尼布楚条约》打下了基础  

    ③设置驻藏大臣——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④台湾府的设置——清朝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5、两宋时,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战争、遣使、互市、通婚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至元朝,民族之间更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融合。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民族政权间的战乱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所提到的 “胡虏”指的是

    A.匈奴族建立的金 B.女真族建立的金 C.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D.女真族建立的西夏

  • 17、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鼎盛)时期称为( )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文景之治 D. 光武中兴

  • 18、“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主人公是( )

    A. 石守信 B. 赵构 C. 赵匡胤 D. 曹翰

  • 19、唐朝阎立本《步辇图》画面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使者求婚的场景,这段历史佳话反映了唐朝和 之间友好关系

    A.突厥 B.南诏 C.回鹘 D.吐蕃

  • 20、历史示意图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下列能帮助我们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流传四方。

  • 22、台湾在元朝时被称为________

  • 23、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唐朝时期开创开元盛世统治局面的是________

  • 24、十一世纪上半期,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___族建立了西夏政权。

  • 25、开放的社会风气

    (1)显示出______、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极一时。

  • 26、1616年,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________改国号为清。

  • 27、平定准噶尔叛乱的皇帝是________

  • 28、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外的__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 29、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

  • 30、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她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她密切了汉藏交往的基础,使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中国历史》

    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践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八股取士制度是明清统治集团为选拔人才,经过长期摸索,总结经验救训,最后确定下来的。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改编自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当今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