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马说》作者是韩愈,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C.《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成语“世外桃源”出自此篇文章。
D.《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拂晓(fú) 撰写(zuàn) 纤细(xiān) 接踵而至(zhǒng)
B.绰号(chuò) 氛围(fēn) 蛤蜊(gé) 呼天抢地(qiāng)
C.说服(shuō) 两栖(qī) 倾轧(zhá) 不修边幅(fú)
D.角逐(jué) 斡旋(wò) 横蛮(héng) 噤若寒蝉(jìn)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陶治 格物致知 轻歌漫舞 接踵而至
B.朦胧 不知所错 恕不可遏 气喘吁吁
C.怅惘 世外桃源 无与伦比 周而复始
D.虔诚 袖手旁观 人情事故 目眩神迷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副其实,让人叹为观止。
B. 虽知追求成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但平常中不起波澜对人宽容平和,遇事随方就圆才是大彻大悟。
C.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 这度假村远离喧嚣的闹市,花朝月夕,幽静得宛如世外桃源。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2】写出诗的颔联所展示的画面及隐含的哲理。
6、有才能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慧眼识人的人却不多。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傅雷家书》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①结合选文(甲),说说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乙)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楚明白吧!
②结合选文(乙)具体内容说一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父亲?
8、苦乐年华
路遥
①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像他这样十七八岁的后生,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龄,可是他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高粱面馍。现在这一点吃食只是不至于把人饿死罢了。如果整天坐在教室里还勉强能撑得住,可这年头“开门办学”,学生们除过一群一伙东跑西颠学工学农外,在学校里也是半天学习半天劳动。
②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这一段时间是孙少平最难熬的。每当他从校门外的坡底下挑一担垃圾土,往学校后面山地里送的时候,只感到两眼冒花,天旋地转,思维完全不存在了,只是吃力而机械地蠕动着两条打颤的腿一步步在山路上爬蜒。
③但是对孙少平来说,这些也许都还能忍受。他现在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他已经十七岁了,胸腔里跳动着一颗敏感而羞怯的心。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学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享受饭菜。这不仅是为了嘴馋,而是为了活得有尊严。他并不奢望有城里学生那样优越的条件,只是希望能像大部分乡里来的学生一样就心满意足了。
④可是这绝对不可能。家里能让他这样一个大后生不挣工分白吃饭,让他到县城来上高中,就实在不容易了。少平知道,家里的光景现在已经临近崩溃。
⑤唉,尽管上这学是如此艰难,但孙少平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⑥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
⑦除了这种漫无目的地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铁的书,可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故事,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到底究竟是怎么回事。
⑧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本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⑨天黑严以后,他还没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打麦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漂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村庄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青春的胸膛。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章,有删改)
【1】概括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简析第②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孙少平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的具体内容。
【4】根据你读书的体验,说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孙少平震撼的原因。
9、作文
“我们在行走,时间也在行走。”回首中,最美的时光也许定格在一家人的聚餐中,也许定格在学习的拼搏中,也许定格在旅途的美景中......
你最美的时光定格在哪?
请以“最美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标点正确,书写规范;(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