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蚌埠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四面竹树/环合

  • 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前来参观考察的学员川流不息,过去贫穷落后的兰草村如今远近闻名,对于未来,兰草村人充满了信心。

    B. 她一身明艳的黄色古装造型,手拿琵琶翩然起舞,再现了经典的“反弹琵琶”舞姿,轻歌慢舞中生动呈现出千年文化的古老韵味。

    C. 晚会在32名聋哑人和肢体残疾人共同演绎的舞蹈《舞动中国》中拉开帷幕,舞蹈表现出的自信振撼了观众,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D.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换,5G产业链外部风险加剧,中国通信产业链面临着严峻形势。

  • 3、正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底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②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③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

    ④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⑤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

    A.③⑤④②① B.③⑤①④②

    C.①④②③⑤ D.①③④②⑤

  • 4、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迁徒   频繁   雾霭   滑翔

    B.鸭蹼   试探   暄嚷   弥曼

    C.凋零   邀请   赌注   覆盖

    D.枯燥   香蒲   狩猎   想象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注),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曛:昏暗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诗都是唐诗,其中第一首是律诗,第二首是绝句。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两者的偶数句都要求押韵。

    B. 王勃诗的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一个“望”字已经透露诗人对朋友远行的关切之情。

    C. 王勃诗的尾联描写二人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挥泪告别、泣下沾襟的情境,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

    D. 高适诗的三、四句是对朋友的安慰和勉励,格调昂扬向上,情感积极乐观,与王勃诗的第三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别董大》一诗的前两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石潭西南一带溪水曲折之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使饱受磨难,我们也应像陆游笔下“______________”的梅花(《卜算子·咏梅》)那样坚贞自守,不改本色。

    (3)人生的艰辛,非亲历者不能体会。“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种凄凉苦楚,只有身经离乱、夜雨难眠的杜甫才能懂得;“______________”(《卖炭翁》),这种矛盾辛酸,只有生计艰难、衣不御寒的卖炭老者才能体会。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傅雷经常给儿子翻译音乐家资料,下列不属于被他翻译的音乐家是_____

    A.肖邦 B.莫扎特 C.贝多芬 D.舒伯特

    (2)保尔被疾病击倒后,朱赫来作为党代表来到工地视察,他马上得到这样的结论,这里的青年都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这里的“钢铁”是指________;“这样炼成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下看猫头鹰

    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

    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农场里的一只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狗也叫了。火车和狗,齐声歌唱,唱了好一阵子。叫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爸爸,还有我,一直向着树林走去。

    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地上拖着爸爸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亮亮的天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察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

    “呼,胡胡胡胡——呼!”

    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溫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中,围巾捂住我的嘴。我用心地听。爸爸又呼叫了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

    “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

    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叫声,越来越近了。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动静。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来。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

    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

    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美]珍·尤伦 文,林良 译)

    1在去看猫头鹰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我”想起了一些话,“我”克服了困难。仿照示例,用“虽然……但是……因为……”概括情节。(两个即可)

    (示例)虽然“我”跟着爸爸跌跌撞撞很辛苦,但是“我”没有喊累,因为“我”想起了爸爸说“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人物描写角度)

    (2)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修辞手法角度)

    3好故事常给人想象空间。爸爸说“该回家了”,他们回家的画面会是下面哪幅图呢?结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说说理由。

    4成长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结合文本,探究“我”怎样在无声中成长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慢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回归自然,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淡和谐,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由衷欢喜。慢生活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让人们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忙里偷闲,闹中取静,心中无事,眼前清净。不妨慢一点,从容生活。

    请以“不妨慢一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得抄袭,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