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走在了科技的前沿,令世界瞩目。
B. 随着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书店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C. 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D. 恩施市城市新区建设发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静止葡萄酒的气泡来自哪里?_____________,这就是静止葡萄酒产生气泡的原因。
①这些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酒液之中,在开瓶时由于瓶内压力的释放就会以气体的形式逃逸出来
②但是对于葡萄酒来说,二氧化碳则是天然发酵的产物,起泡酒也是通过二氧化碳来产生气泡
③气泡是二氧化碳的标志
④在汽水等饮料里,二氧化碳是人工添加的
⑤假如一瓶葡萄酒在装瓶之时,酵母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装瓶后酵母和残余在酒里的糖分就会持续在密封的酒瓶里相互作用,持续发酵,从而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
A. ④②③⑤① B. ③④②⑤① C. ④③②⑤① D. ⑤①③④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①其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B.之 ①其此之谓乎/②大道之行也
C.故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D.长 ①教学相长也/②幼有所长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 。
B. 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C.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D.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 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
【2】【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6、名句默写
①________,在河之洲。
②________,君子好逑。
③________,左右流之。
④求之不得,________。
⑤________,白露为霜。
⑥________,道阻且长。
⑦________,宛在水中沚。
⑧《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⑨《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⑩《蒹葭》中描写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读中理解)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教导儿子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请把句中加点词语概括为一个常用来形容人有良好声誉的成语:____________。
(2)(方法总结)选择性阅读是阅读《傅雷家书》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在选择阅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兴趣选择;________;________;方法选择等。
8、阅读《永远的汪曾祺》,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汪曾祺
①汪曾祺一生,寸步没有离开过中国的世俗,在数十年生活的波涛中,他总是被十分随意地卷来抛去,在诸多的芸芸众生的故事中,他始终扮演着一个平常老百姓的角色,他甚至认为,“当了一回右派,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他年轻时也曾陷入过深深的苦闷,乃至晚年,曾经一度难以摆脱沮丧与无奈,( )他最终接受了现世生活的全部,且显得波澜不兴。
②这决定了汪曾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长期的平民化生活使他特别教感于生活的细节。他总是睁着一双睿智的眼睛,来看待并关注生活的冷暖。他的作品无一不忠实于现世生活,他说过:没有生活的启发,我就写不出。汪曾祺将精深的人生体验赋予了自己的文学,也传递给了读者。
③汪曾祺既得人生之精义,于是他也就具备了坚韧的心理承受力。他的这种状况外在的表露常常被人说为“淡泊”。他不擅以大喜大悲怪诞离奇制造效果,却以一种轻声的叹息慑服了人。人世间的悲哀、可怜、萎琐,一切乏人兴趣甚至让人鄙薄的行为作派,一旦到了他的笔下,就顿生出脉脉的怜情和绵绵的酸涩,就变成了人类共同的苦恼和弱点的暗示,变成了人性涨落的一种提示。他习惯于把人世间的痛苦嚼碎了,咽到肚里,而后缓缓化解成那种味,这是一种微甜、微苦、微涩、微酸的五味相融的味,是一种经久永恒的味,痛恨,但不咬牙切齿;欢乐,但不得意忘形。他习惯于勇敢地承受世事,然后涵化丑,融化恶,这使他与他的文学具有了独特的人格力量。
④最可敬是汪曾祺与他所观察以及所表现的人物始终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尊重他笔底的人物,将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他始终记住老师沈从文对他的告诚:“千万不要冷物”。他的作品,无不充满着对世道人心、人类命运的关注,那种浸润作品的淡淡的苦涩,已明显表现了他人道主义的基本主题。
⑤许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汪曾祺作品的人性美,可以说汪曾祺是当代最擅写人性的作家。他总是这样一往情深、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人世间的情义,哪怕是点滴的,稍逊即逝的。他十分崇尚沈从文对生活、对人、对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之心爱着。与他的老师一样,他有着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倾心、永远诚实的赞颂的感情。看似冷静如水,其实灼烈如火。
⑥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求平实,不矫情。这个性情中人,深深爱着生活。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它的痴迷,通俗说法:“随遇而安”。这种大平和心,使他变成一根草,一株树,一条河流,一潭池水,与天地人达成了最为相宜的默契。
⑦他尤其向往苏轼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不少人提到过汪曾祺文章的“水性”,“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水是曲线的,流动的,自由的,漫散的,自然的,生动的,这确实好象造就了汪氏文章的流动的韵律和自然的品格。生活太喧闹,太浮躁,人活得很疲倦,很累,需要安静,需要清凉,需要滋润。汪曾祺的“水性”便以从容而自然名士风度,营造出了一种滋润的声音,滋润的颜色,滋润的气息,滋润的光明,滋润的人生与人性。
⑧汪曾祺不失为中国文坛的一位名士。
【1】请在第①段括号内填入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写道“长期的平民化生活使他特别敏感于生活的细节”。正是因为汪曾祺的细节记忆,那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才会让人读来满口生津,请写出这句话出自我们初中学过的汪曾祺先生的哪一篇散文?
【3】“名士”旧时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请简要概括汪曾祺文学作品的特点。(概括三点即可)
【4】汪曾祺的“水性”风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汪曾祺文章的“水性”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请选用第⑦段中的相关短语分别作答。
【5】这是一篇悼文,既然汪曾祺先生已经去世,为何还要以“永远的汪曾祺”为题?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9、阅读材料后作文
材料一: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材料二: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材料三: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