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雾霭(ǎi) 缄默(jiān) 戛然而止(gá)
B.迁徙(xǐ) 蛮横(hèng) 俨然(yǎn) 随声附和(hè)
C.争讼(sòng) 悄然(qiāo) 眼眶(kuāng) 暴风骤雨(zhòu)
D.欺侮(wǔ) 连翘(qiào) 蠕动(rǔ) 脍炙人口(kuài)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明)的家信100多封。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B.《北冥有鱼》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者的著作。
C.《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核舟记》作者是魏学洢,这三篇文章都是叙事写景抒情的散文,能够使我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D.《大道之行也》中“不独子其子”中的第二个“子”指子女,“矜、寡、孤、独、废疾者”中的“独”指老而无子,“男有分,女有归”中的“归”指女子回娘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B.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C.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D.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获得荣誉”“雄伟壮丽”“一泓泉水”这三个短语的类型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B.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这个句子结构不完整,缺少主语。去掉“看到”或“使”,句子就完整了。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
5、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6、古诗文默写。
(1)《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岁月如歌,别情依依,无论你我身处何方,心都是相通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桃花源记》中体现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格列佛游记》全书由小人国、大人国、__________和慧骃国四个部分构成。书中介绍格列佛所到达的“飞岛”是借助__________或升或降,从一处移到另一处;“慧骃国”每四年的春分时节要举行______________大会。利立浦特小人国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初游燕子矶
陈白尘
①我是个俗人,不懂得风雅。活了七十四年,很少游览名山大川。但有一次例外,便是五十八年前,我独自游览了南京东北郊的燕子矶。
②一九二四年,当时的东南大学将在暑假招收一批学习班学生,不拘学历,学宿费也不贵。征得父亲的同意,我便以初一结业生的资格混迹于东南最高学府之中了。我的“醉翁之意”自然不在学习,而是以廉价的宿舍作为我“旅游”的“宾馆”。既然是俗人,便不会到石头城上、乌衣巷口去怀古,更不曾去栖霞看枫叶饮酒赋诗……
③于是在近处便爬鼓楼,登台城,跳望一下玄武湖;远处,只去了一趟幕府山,由燕子矶直游到三台洞。
④燕子矶其实并不高,但对生长在苏北平原的我说来,自然是颇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慨了。况且当时的长江是直抵矶下的,还大有惊涛拍岸的气概。登临其上,连我这个俗人,俯瞰万里长江在悬崖下滚滚东去,东风拂衣,也仿佛飘然欲飞。
⑤这时我突然听到了脚步声。一回头,上山的原来是拉我来此的那位人力车夫。“好玩么?”他似乎随便地问我,并且笑笑。
⑥“好!”我有点惊奇,心想:他也有此雅兴?便反问:“你也上来看看风景?”
⑦“哎,”(A)他没有正面回答我,却说道,“没什么好玩的,快去三台洞吧!”
⑧我微感不快,他偷偷地跟着我上山来,是怕我不给车资从小路逃走么?还是怕我耽搁他太多的时间,不愿等候呢?总之,把我一生中难得的雅兴冲散了。我便跨下崖石,悻悻然下了山。
⑨沿着幕府山,从头台洞、二台洞一直游完了三台洞。他一路上再没催促过我,而且把有关这三个洞以及那“铁索链孤舟”的故事都如数家珍地讲给我听。我们感情接近了,一起在三台洞喝了茶,吃了点心。返回的路上,他的腿脚也欢快得多。再经过燕子矶时,他停了车。
⑩“怎么?”我问。
⑪(B)“你不再上去玩玩么?”
⑫我笑了笑以示感谢,说:“天不早了,回城吧。”我也想赶回东南大学食堂吃晚饭。
⑬车夫操起车杠,不疾不徐地奔走在回城的路上。几分钟后,他悠闲地和我攀谈起来。他从我的姓氏、家乡、在何处读书一直问到是否结婚等,为了报答,我也问了他这一切。
⑭突然,他问:“少爷,你为什么单身一人出来游玩?
⑮我怎么回答呢?学习班里同学数以百计,确实没交上一个朋友。勤奋好学的人年岁都较大,不大注意我这十六岁的娃娃;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也不少,但男的多纨绮子弟,女的么,我还没有勇气去接近。我那时确实是孤独、甚至孤僻的。我只好回避问题,反问他:“一个人不能出来游玩么?”
⑯“哎呀!”他回过头来対我笑道,“少爷,你刚才可吓死我了!”
⑰我大吃一惊,问:“为什么?”
⑱他又回头笑笑,说:“你没看见山上那块木牌子?”
⑲那块劝人猛回头的牌子我是瞥见过的。突然,我精神上受到猛然一击,满脸发烧,说不出一句话来……
⑳五十八年过去了,惊心动魄的事经历不少,但至今难以忘怀那位四十上下、纯朴憨厚的车夫。我虽然当时并不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却第一次从他身上感到劳动人民无私的爱!
㉑南京的冬天是阴冷的,但一想到在南京认识的这第一位朋友,我身上总感到温暖。
【1】随着游踪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请根据提示梳理作者的游踪和心情。
登上燕子矶,舒爽畅快→跨下崖石,①________→②________,轻松快乐→归途交谈,心生感动
【2】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是个俗人,不懂得风雅。
(2)一回头,上山的原来是拉我来此的那位人力车夫。
【3】文中(A)(B)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车夫什么心理?请分别说出原因。
(A)他没有正面回答我,却说道,“没什么好玩的,快去三台洞吧!”
(B)“你不再上去玩玩么?”
【4】文中第㉑段说南京的冬天是“阴冷的”,可“我”身上总感到“温暖”这是不是矛盾?试作分析。
9、“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从来到去,从生至灭,我们不过在勤勤恳恳的为梦想而活。那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基石,需要你大胆的迈出那一步。一条路,一段人生;一次奋斗,一分收获。每个人生来被放在不同的路口,每条路连接着一个既定的过往和一个未知的将来。人生之路就在脚下,需要的不过是一步步的前进。请以“路在脚下”为题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