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真无马邪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复前行,欲穷其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积累,使中国剪纸形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表现手法,因而独具魅力。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作为一部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展现中华风韵的舞剧,《孔子》自公演以来成功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年轻观众。
D.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成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 ⑤②①③⑥④ B. ⑥②①③⑤④ C. ②①⑥③⑤④ D. ①③⑤⑥④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故事编得天衣无缝,谁听了都会以为是真的。
B.这场元旦演出,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每小节结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诗中反复使用,有何作用?
【2】下面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每章开头描写秋景,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
C.“宛在水中坻”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这首诗从一种独特的视角,多侧面地写出对意中人的强烈爱慕、反复寻觅之情。
6、《小石潭记》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________;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
7、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感情激动时期,不仅会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对方:自己也会无意识的只表现好的一方面,把优点隐藏起来。——《傅雷家书》(_____)
(2)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家书》(______)
(3)年幼的简•爱有一次因为和表姐打架被舅妈关入红房子。——《简爱》(____)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过去的地球何时最热,何时最冷
阿西莫夫
地球上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太好,气候经常变得非常坏,部分地区已绝对无法居住。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差别。水体比陆地有更大的储存热量的能力。当水体和陆地都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时,水体的温度要比陆地表面温度上升得小得多。同样,当天气变冷时,水释放热量,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温度。陆地虽然也释放出同样的热量,但其温度却下降得更低。
在炎热的天气下,海水比相邻陆地要清凉,而在寒冷天气下,又比相邻陆地温暖。因此,大洋可以对相邻大陆气候起到一种调节作用。岛屿沿岸地区的“海洋性气候”一般都比较温和。远离海洋的陆地没有能使其气候得到调节的机会。夏季极热,冬季又变得非常冷。这种地区处于“大陆性气候”条件下。
一般来讲,你也许会以为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那里有6个月的时间得不到阳光。就南极来说,这也许是对的,因为南极位于陆地之上。然而,最低温度并不在南极,而是在南极洲内离海洋最远的某个地点。所观测到的最低温度达到-89℃。在北极地区,温度最低处既不在北极也不在其附近地带。北极是北冰洋的中心,那里的海水可调节温度。北部最寒冷的地区是在西伯利亚中部离海洋很远的地方,几乎不在北极圈之内。
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镇在冬季时最低温度可达-70℃,但在盛夏时节,气温又可高达37℃。这意味着在没有任何海洋调节的情况下,温差可达107℃(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就是这样的地区,那里夏天极热,冬天又极冷)。
地球上大陆以前的排列方式与现在不同。地壳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拼贴而成,这些板块的运动把大陆向各个方向运移。每隔相当长的时期,大陆就会被推挤在一起,形成一个超级大陆,称为“泛大陆”,(Pangaea,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地球的一切”)。最后一次大陆汇聚发生在大约2.55亿年前,当时早期的爬行动物(即恐龙和人类的祖先)已开始发展。
想象一下泛大陆吧!所有大陆拼在一起,它是亚洲的3倍。泛大陆的中心部位也许比现在大陆的中心离海洋的距离要再远2000英里。
如果泛大陆的中心部位向北或向南足够远的话,那么那里的隆冬季节要比今天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要冷,夏天又要比今天任何地方都要热。
参加应用研究合作计划的一些科学家在托马斯·克劳利(ThomasCrowley)领导下,利用计算机建立起了一个泛大陆气候模型,并于1989年春季报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正像所估计的那样,泛大陆内部的气候十分恶劣。夏季温度一般可达到46℃,甚至更高,而冬季总是在0℃以下。泛大陆内部有许多地区的气候与西伯利亚和加拿大中北部地区的气候一样恶劣,甚至更坏。如果把这些地区圈绘出来,那么就可以看到它的面积至少是目前具有这种恶劣气候地区的8倍。泛大陆内部的一些地方也许经历了最高温度,它们所处的位置与现在的巴西和西非地区相当。夏季和冬季温差最大的地区是在现在的南部非洲。
这些地区化石极少。泛大陆中部的气候也许太恶劣了,以至于生命无法在那里生存。泛大陆中部离海洋太远,所以无论什么风都不能使雨水抵达那里,从而形成一种炎热干旱的天气,生物难以生存。幸运的是泛大陆破裂了(它迟早总要这样)。泛大陆碎片上的气候都要比泛大陆时的气候温和。靠近大陆的海洋外缘中总是充满了生命。大陆块越多,海滨也比单独一个大陆时要漫长。因此只要我们不去破坏环境,我们就会生活得非常舒适。
(选自《新疆城》,有删改
链接一
含有大量水分和水蒸气的森林等植被对气温也具有稳定作用,茂密的植被不仅能把太阳能吸收储备在有机质中,植被还吸收许多水分,茂密的森林相当于陆地的水库,森林树冠可以截留20%左右的雨水,另有7%左右的雨水被树干、树干上的苔藓和林下的枯枝落叶层所吸收。林地土壤有较强的蓄水能力,渗入土壤的雨水有5%~80%被储存起来。
(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学术界研究认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氫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2000年到2012年,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就从5389百万吨增长到16572百万吨。另一方面,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被征用建成城市和工厂,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加之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选自网络,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的一项是()
A.水体和陆地吸收或者释放同样多的热量时,水体的温度变化比陆地表面温度变化要小。
B.南极一年有6个月的时间得不到阳光,且位于陆地之上,故它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C.泛大陆的隆冬季节要比今天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要冷,夏天又要比今天任何地方都要热。
D.泛大陆内部夏季和冬季温差大,气候十分恶劣,这跟我们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关系。
【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用泛大陆气候模型的研究成果这一材料是为了证明人类必须保护好环境这一观点。
B.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层层推进,既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便于理解。
C.链接一以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茂密的森林因含有大量水分,可以起到稳定气温的作用。
D.链接二用中国碳排放量增长的事例,说明近些年二氧化碳排放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3】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最后一次大陆汇聚发生在大约255亿年前,当时早期的爬行动物已开始发展。
【4】作者认为过去的地球在什么时候最热呢?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点作答。
9、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目一:最好的奖赏
要求: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③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题目二:
拥抱母亲,我们会享受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们会开创热病诗歌吧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
请以 “拥抱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