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
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而在开头介绍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时,则采用了从春到冬的时间顺序。
B.《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文中的大雁富有灵性,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低声细语和高声争辩。字里行间充盈着作者对大雁命运的关注及喜爱之情,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
C.《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展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抒发了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母亲延安”怀抱时激动、喜悦的心情,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D.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一篇好文章,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只要细心揣摩,确定具体的仿写点进行仿写,不需要进行变通和创新,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3、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苏辙曾评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位分别是: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D. 仲永是南宋政治家王安石笔下的一个神童。他五岁时便能作诗,并因此闻名乡里,他父亲为了赚钱,便带着他到处会见宾客。等到仲永长大了,已“泯然如众人”。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天生就有超过普通人的才华,如果后天不学习,不补充新的知识,也不会有所成就的。
4、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自足。
B.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C.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D.我们再也不是被列强任意欺侮的国家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从修辞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解。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式微》)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蒹葭》)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魏学洢《核舟记》)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1)语段中的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文中的你是____________。作者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2)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8、阅读常新港的《咬人的夏天》(有删改),完成下面小题。
①春暖花开的时候,爸爸突然买回一只羊。我看那羊的肚子挺大,说:“爸,这羊够肥的!”爸爸看都不看我一眼:“这不是肥,是怀羊羔了。”
②夏天时,这只母羊竟下了四只小羊羔。爸爸天天围着羊转圈。“从明天开始,放羊的活儿就交给你了!听见了吗?”我没有吭声。
③你们知道放羊是怎么回事吗?爸爸在母羊脖子上系了一根很长的绳子,有六七米长的样子,另一头拴在一根带尖的铁棍上,然后找一块嫩草地将铁棍插在地上,不让它跑掉。小羊羔也不会跑,因为还离不开母羊。它们玩一会儿后,就会拱到母羊的身子下,贪婪地吃一阵奶,有时吃得嘴角往下滴白色的乳汁。
④我没心思去找一块长满嫩草的草地。我给母羊随随便便找了一个地方,就去干我喜欢的事了。
⑤傍晚,等我去牵羊回家时,不管我怎么叫、怎么吼、怎么拽,母羊都不肯跟我走,因为它没吃饱。母羊的四条腿顽固地撑住地面,形成四个锐角,身子向后倾斜。那时,傍晚的蚊子堆成团往我脸上扑。我火了,就像爸爸吼我一样,吼了一声,把铁棍举起来,又像爸爸拎着扫帚抽我一样,照准母羊来了一下。母羊凄惨地叫了一声,乖乖地跟我走了。
⑥回到家,爸爸问我:“羊吃饱了吗?”他一边问,一边伸手去摸母羊的肚子。他能摸出来。而且,母羊完全仗势欺人,添油加醋地直叫唤。我等着爸爸转身去抓扫帚。但他没有,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明天要把羊喂饱,知道吗?”
⑦第二天,我准备去河里洗澡。所以还是随便找了一块草地,匆匆插上铁棍,拍了拍母羊的头:“你这讨人厌的家伙,吃吧!”我跑走了,老远还能听见母羊的叫唤。我心想,它正高兴地吃草呢!
⑧那一天,我玩得异常快活,天暗下来时,我才想起该把母羊和四只小羊羔牵回家了。
⑨黄昏的野地真可怕,天边一团暗云被夕阳的最后一束光亮涂抹成了凝固的血色,黑压压的蚊子撞得人脸上生疼。我老远就听见母羊凄凉的嘶叫,它的嗓子好像叫哑了。我跑到跟前一看,傻眼了。母羊饿得绕着铁棍转,绳子就缠在了铁棍上,结成了一个大疙瘩。小羊羔拱在它身上,大概吸吮不出奶汁,也揪心地叫着。
⑩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才发现这地方的草是羊根本不吃的草。我怎么把羊拴在这个地方了?我真恨自己。
⑪我赶紧把拴在母羊脖子上的绳子解开:“你吃吧!”母羊向前跑去,低着头,贪婪地啃吃着它喜欢的嫩草。
⑫我跟着它们。我的脸被蚊子咬得满是疙瘩,但我任由蚊子在我脸上叮咬,去吸我的血。
⑬大概小羊羔没有在灰暗的夜色中走过路,就拼命地呼唤母亲。我把它们一齐抱起来,跟着它们的母亲。
⑭当母羊吃饱了,往回走的时候,我就默默跟着母羊走。那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的脸上全是包,我只感到脸大了、胀了,我的脑袋像放在烤炉里烤过一样。
⑮回到家,我不管妈妈的惊呼,只是说:“妈,告诉爸,羊吃饱了!”说完,我就回到自己的小屋去了。
⑯我听到妈妈跟爸爸说:“今天雷方真怪,说话也变了。”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
⑰我没吭声,什么都不想说,只是躺在床上,像大人一样把双臂枕在脑袋下。
【1】梳理文章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 我 | 父亲 |
春暖花开时 | 不知道羊怀孕了 | 看都不看我一眼 |
第一天 | 随便找个地喂羊 | ①____ |
第二天 | 随便找地喂羊,去河里洗澡 | ╱ |
第二天(黄昏) | ②____ | ╱ |
回到小屋后 | ③____ | 说“母羊吃得真饱” |
【2】文章以“咬人的夏天”为题,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12自然段中,我为什么要任由蚊子在“我”的脸上叮咬吸血?
(2)赏析第14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头“父亲看都不看我一眼”,是父亲看不惯“我”只知道贪玩,连农村人最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
B.第⑥自然段加点的两个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羊因为没吃饱而拼命叫唤的情形,体现了我当时的悔恨和懊恼之情。
C.文末,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其实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和肯定。
D.文中的父子关系一开始有些紧张,从父亲以前用“吼”和“拎着扫帚抽”的方法对我能够看出来。
【5】比较选文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说说他们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描写方法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任选一个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题目二:《有些路,不能一个人走》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