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达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

    B.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崛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

    C. 接着一阵兴高彩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D.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抖/   /哽   怏不乐/安然无

    B.育/胸   头/竹   目不园/众目

    C.烧/   溅/   至死不/不一顾

    D.吞/   /   心有灵/无可乘

  •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A. 龌龊:肮脏,指品德行为恶劣。

    B. 明日:第二天

    C. 掷:扔。

    D. 颜色:脸色。

     

  •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A.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很有威信。

    B.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C.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说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絮絮叨叨个没完。

    D.班长对同学们说:“我现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讲,请大家一定要洗耳恭听。”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的行文思路是盼春——绘春——赞春。

    B. 《济南的冬天》表达了老舍对济南山山水水的一往情深。

    C. 《雨的四季》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失望。

    D.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郊夕照图。

  • 6、下列对名著《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随手勾画,勾画的内容不要求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

    B.样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先后买了三辆车,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失去了。

    C.《骆驼祥子》中,虎妞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极强,她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D.《骆驼祥子》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

  •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B.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他称中,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

    C.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的悲痛与愤慨,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D. 杨绛的散文《老王》,围绕老王的生活遭遇展开叙述,表现社会下层劳动者艰辛的生活,以及质朴、善良、忠实的可贵品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文】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臭。③政:只,仅仅。④呓:梦话。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          

    (2)即刮目相待____________

    (3)博览群籍____________             

    (4)俄而起惊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3】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

    (3)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5)写出借月亮来表达思念家乡或思念亲人的诗句一句。(上下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①无边丝雨,飘飘洒洒,连绵山脉笼罩在雨雾中,那天,是我来这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第一天。

    ②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③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

    ④每天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我会顺便家访。没想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羊肠小路上,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⑤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鹿、银狐,比如曾经有孩子上学途中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去,居然没有受伤……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

    ⑥这种浪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昙花一现。当我亲眼看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对我播放的有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面对这些小小年纪就艰辛生活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去关心遥不可及的远方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

    ⑦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送行,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

    ⑧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我真的太为难了!

    ⑨傍晚,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旁边坐着的是被山区孩子触动了的我,远方生活着的是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山区的孩子们。

    ⑩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下面对第①段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我”前去支教的时节是春季。

    B.交代“我”去支教的地点是偏远山区。

    C.为文章第③段停电情况的出现做了铺垫。

    D.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

    【2】简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阅读第④—⑥,回答问题。

    (1)从哪些事情看出山区孩子们生活的艰辛和浪漫。简要概括。

    艰辛:①           

    浪漫   

    (2)你读出了山区孩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艳遇黄栌

    ①其实,我是奔着红枫去的。

    ②学校对面的凤凰山公园,有几株高大的枫树。春日里见过它们开花的模样,楚楚可怜的一簇簇小花,几乎被叶子淹没。当初就对枫树说了:亲爱的,我等你盛装那一天。

    ③眼见得秋凉了,揣测那树应是别有一番景象了,遂直奔我的枫树而去。

    ④远远地瞄见一团黄绿的云,全不见半丝红意。“好慢的性子!竟不见我都穿上厚毛衫了吗?”

    ⑤再去,它说了声“稍后!”

    ⑥又去,它说了声“抱歉!”

    ⑦俗务劫了我。那也忘不掉迎上穿越风凰山公园来上班的同事问一声:枫红未?

    ⑧一夜西风紧。想那枫叶再不红就见鬼了!慌忙着了艳装,唤了伙伴,去会那枫。

    ⑨——鸣呼!那枫,竟已残了!

    ⑩遍地枫叶,黄稠红稀。勤快的环卫工,将它们扫成了一堆一堆。再举头看那枫树,稀稀落落的枫叶,未及红透,已然焦枯。恍然忆起一个爱好摄影的朋友说:去香山拍红叶,要碰运气,就算你在香山附近租个民居一住半个月,那也可能错过了枝头红叶——霜来方红,风来即落;风来霜不来,只能拍遍地黄叶;就算风不来,叶子经了霜,也会无风自落!所以,枝头红叶的“完美时间”,可能仅有几小时,而这几小时,又可能是在夜间……

    ——不用问,我错过了枫树几小时的“完美时间”。

    然而,且慢!那边怎会有夺目的一树橙红?

    奔过去,我认出了它——黄栌!

    它是黄栌!叶片俏丽、叶脉风致的黄栌!夏日里,我折了一枝枝叶青翠的黄栌,插进瓷瓶中,半个月后发现,它竟然生了根!慌忙将它请到一个玻璃瓶中,赏它诗意的叶,诗意的根。

    我和伙伴顾不得在一旁锻炼的老者如何讶异,只管纵声欢呼!

    我说:我怎么不记得往年看到过如此绝色的黄栌啊!它一定是来补偿我们的!它说——枫叶辜负了你,那就让我“给你点点色看看”吧!

    那黄栌,可真敢用色!它把橙黄、杏黄、铋黄、柠檬黄和朱红、水红、嫣红、玫瑰红悉数大胆地涂在自己身上。我听见它用挑逗的口气说:君喜色?我色丰!“色丰”是“艳”啊!嗯,它绝对担得起这个字。

    想起木心所说:像是隔年要作废一样,“秋”滥用顺色了——-树上、地上、红、黄、橙、赭、紫……挥霍无度。这树岂不是疯了!这秋色明明是不死活地豪华一场……

    是的,树疯了!我们也疯了!

    我对镜头前的伙伴说:快摘一片叶子!

    看它如情书——好极!

    嗅它如花朵——好极!

    听它如仙乐——好极!

    吻它如婴孩——好极……

    怎么着都是根好!

    秋叶开,比春花盛开更惹人礼赞、引人折腰呀!它不似春花点缀枝头那样左斟右酌,前思后想,惜墨如金地这里来一笔,那里来一笔。秋林用笔,豪野到爆!看眼前这棵黄栌,简直要将夺目的浓丽色彩波溅到你身上了呀!

    宋冬野唱到: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我借了这调子唱到:爱上一棵黄栌,可我的家里没有院落。

    若是有呢?若是有,川端康成这两个句子还能不偏不倚地射中我么: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⑩段中作者借爱好摄影的朋友的话,突出了捕捉红枫最佳观赏时间的不易。

    B.段插叙夏日在瓶中养黄栌一事,是为了表明自己对黄栌红叶早就情有独钟。

    C.段中“滥用”“挥霍无度”本是贬义,作者却借此写出了黄栌色彩之丰富浓艳。

    D.段,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和一系列动词,突出了对黄栌的喜爱之情。

    2文章的标题是什么含义?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章用了不少篇幅叙述去看红枫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4从修辞角度赏析段画线的句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二:_________拨动了我的心弦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若选题二,应先补充完整题目。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