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句中的“一顿”属于数量词)
B.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句中“进”和“退”是一组反义词)
C.我向下迈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句中“凌乱”和“扑进”都是形容词)
D.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句中的“我”、“他们”属于代词)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C.《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孟德合称“三曹”。
D.《诫子书》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忠君的典型。
3、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表达了盼春的急切心情。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老舍《济南的冬天》)
理解: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突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清的特点。
C.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莫怀戚《散步》)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深情地表达出母亲与儿子对于这个家庭的重要性。
D.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突出了南国雨少的特点。
4、下面句子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变化的是( )。
A.原句: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
改句:今天的马路和那时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
B.原句:我一直走到跟前,把这点礼物交在女主人手里。
改句:我一直走到跟前,并交给女主人这点礼物。
C.原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改句: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所以我决定委屈他。
D.原句:一个人要增长才干,就得热爱读书,这样也会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
改句:一个人热爱读书,就能增长才干,就会使自己站高看得远。
5、请根据句中情境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惶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A.惊讶
B.抽噎(yè)
C.臂弯
D.惊惶失措(huáng)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冬天的百草园和春天的百草园相比,显得很无味。
B. 从美女蛇的故事中,使我得到教训: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
C.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D.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坠深渊已。过者告之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④三声,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⑤,执一隅以自矜严⑥者,视此省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②自分:料想。 ③第:只管。④哂:嘲笑。⑤沈:通“沉”,沉溺。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⑥矜严:矜持自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
(3)盲子不信(__________)
(4)视此省哉(__________)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合理的停顿(限标两处)。
毋 怖 第 放 下 即 实 地 也。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4】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9、古诗文默写。
(1)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4)中华古诗词源远流长,走进古诗苑,我们可以和陆游一起去享受“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 ”的农家待客的热情;可以和韩愈一起到郊外观赏“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 ”的美妙春景;可以和李白一起去领略“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 ”的江上美景;可以和王安石一起感悟“ ,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满怀豪情。
10、阅读下面一则童话,回答问题。
补梦人
马文静
①补梦人,自古以来,就像普通的鞋匠或裁缝一样,开着一家很小的店面,专门招徕那些梦境残缺的人。但是,与平常的店面不同的是,只有真正需要修补梦境的人和喜欢做梦的人才能看见补梦人的小店;那些已经不做梦或者讨厌做梦的人,是永远也不会瞧见补梦人和他的小店的。
②现在喜欢做梦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补梦人的生意总是不大好。
③“还是以前的日子好哇!”补梦人经常望着远处暗自感叹。
④确实,从前的时候,人们对梦都挑剔得厉害,哪怕是梦中野草丛中的一朵小花,也需要补梦人用太阳的金线绣出轮廓,用彩虹里的红色描绘花瓣,再用蒲公英鹅黄色的花汁来勾勒花蕊。尽管客人的要求很高,可补梦人却不觉得麻烦,恰恰相反,每天要修补不同的梦境,搜集不同的材料,补梦人觉得格外的充实幸福。
⑤那时候,补梦人用仙人掌身上最细的那根刺做针,用天空最高的那朵云纺线,采集中午最暖最香的阳光,剪下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收割黎明到来前月亮的最后一束光线,还要用一根充满魔法的吸管将清脆欢快、啾啾吟唱的虫鸣声,潺潺流动的水声,随风摇曳的树叶的欢呼声,以及梅花逼人的浓香、桂花醉人的甜香、玫瑰迷人的芳香等,全部吸进去,然后分类存放在水晶瓶子里。
⑥那时候的梦,就像孩子,每一个都有鲜活可爱的面孔。
⑦想到从前,补梦人总是忍不住轻轻叹气:“现在做梦的人越来越少了。”
⑧正在这个时候,一个身材矮胖的男人走进来。他兴奋地搓着手,咧着大嘴,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补梦人,你要发财了,发大财了!”
⑨补梦人淡淡地问:“你是要一个发财的梦吗?”说实话,在补梦人修补的所有梦中,他觉得最无聊的梦就是发财梦。
⑩“不,不能这么说。确切地说,是我要满足你的发财梦。”男人带着一丝轻蔑的讥笑,扫视了一圈简陋的小店,“只要你跟我合作,我保证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再开上几家分店。到时候,你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数金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坐在硬得硌屁股的木板凳上,一针一线地修修补补。”
⑪补梦人看了男人一眼:“不要说那么多,就直接说你的要求吧,既然你已经走进来了。”
⑫补梦人的冷淡出乎男人的意料,他两只手不安地搓搓自己的大肚皮,说:“好吧,这是我的梦想,但不是睡着后做的摸不着的梦。根据最近的一些杂志上的访谈和新闻报道可以知道,人们现在过于忙碌,做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正是因为这样,梦才会变得像钻石、黄金、石油一样,成为稀缺资源。”
⑬补梦人似乎猜到男人的意图:“你是想向人们出售梦吗?”
⑭“哈哈——”男人很为补梦人能猜中他的心思而高兴,“正是这个意思。既然你能修补梦,肯定也能制造梦,对吧?”
⑮补梦人没有回答,问道:“既然人们都不再做梦了,那他们为什么还会需要梦呢?”
⑯男人不自在地咳了一声,说:“说实话吧,不做梦,不代表我们不憧憬美梦啊!即使像我这样的粗人,也很怀念从前家门前欢快流动的小河。有时候,我很想做一个关于小河的梦,在梦里我还是个只知道凫水、捉泥鳅的孩子。可是,不管我搂着从前的照片睡多久,都没有做出一个梦来,这可真是让人伤心!”
⑰补梦人对着男人诚恳一笑:“原来你是喜欢做梦的呀!看来我是误会你和大家了。我原本以为补梦人做到我这一代,就要改行了呢!”
⑱“就是说呢,你是这里唯一的补梦人了,男人说:“请你原谅我最初的肤浅,我原本以为处于失业边缘的你一定很需要钱,所以才会以金钱来诱惑你。”
⑲补梦人摇摇头:“没关系。再说,如果不是你,我怎么知道原来人们还是需要梦的呢。你看我,既不看新闻,也不读杂志。”
⑳听补梦人这么一说,男人也释然了,又恢复之前的兴奋模样:“那就这么说定了,咱们合作,你制造美丽的梦,我负责销售。”
(21)补梦人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微微皱皱眉头:“虽然梦是稀缺资源,但我不希望梦的价格太昂贵。一个好的补梦人,是从来不问价钱的。帮助那些会做梦的人,把梦里的残缺修补整齐,是我们的天职。”
(22)“可是,如果没有收入,你吃什么呢?”男人很是不解。
(23)“吃梦啊,吃人们遗忘了的美梦。”补梦人笑了,“难道你没有发现,我的身体和你有什么不同吗?”
(24)因为补梦人一直坐在矮凳上,所以男人一直没有注意补梦人的身体。经补梦人这么一提醒,他才惊讶地发现,补梦人的身体已经变成半透明的了。
(25)“之所以会这样,”补梦人伸出一只手,举到眼前,金色的阳光没有投下手的阴影,而是穿透手掌,刺进补梦人的瞳孔,“是因为食物越来越少了。”
(26)“如果一直没有足够的食物,会怎样呢?”男人急切地问。
(27)“会消失,像一缕烟融入空气一样,消失不见。”补梦人眼里闪过一丝无奈和悲哀,“不过照你的说法,只要我制造出人们需要的好梦,也许人们就能认识到梦的美妙,也许梦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受会让人们重新学会做梦。”
(28)男人像捣蒜一样不停地点头:“是呀,是呀,到时候,梦就会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充满我们的世界,你也可以有足够的食物吃了。你知道的,我们人类只需要把经历过的美好梦境存放进心里,就足以感受长时间的幸福了。”
(29)补梦人点点头,扯下一缕阳光作细绳,系在店门口的梧桐树上,然后把水晶瓶里的水流声、鸟叫声、虫鸣声、孩子的笑声,以及各种花的香味挂在上面,并用风做的夹子固定住,然后又取出几十条彩虹,像晒被子一样搭在那根阳光细绳上。
(30)“做梦的材料也需要晒晒太阳,装在瓶子里太久,它们会受潮的。”补梦人开心地忙碌着。
(31)男人从来不知道,那些美丽的梦是由这些平平常常的东西组成的。现在他看着从那根阳光细绳上流淌下来的潺潺的小河、流光溢彩的彩虹,闻着自温暖的光线上弥漫开来的花的芳香,听着清晨枝头的鸟叫声、傍晚草丛里的虫鸣声,不由得欢快地大叫起来:“天哪,看看这一切,这就是美丽的梦啊!”
(选自《童话王国》 2019年11期,有删改)
【1】小莲以“梦”为线索来梳理这则童话故事的写作思路。请你帮她一起完成。
【2】④-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下列句子含义深刻,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⑴做梦的材料也需要晒晒太阳,装在瓶子里太久,它们会受潮的。
⑵男人从来不知道,那些美丽的梦是由这些平平常常的东西组成的。
【4】童话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意义,故事中的补梦人和男人分别代表了怎样一类人?
【5】本文是如何运用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来凸显故事的主题的?请联系本文和你所学的知识简要分析。
11、回忆课文《植树的牧羊人》的有关内容,说说文中的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条回答,不少于2条。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雏鹰妈妈在雏鹰学飞时残忍地折断雏鹰的翅膀,借以练习其飞翔能力;
“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饭粒落在地上也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阿长絮叨繁琐之至。
莫顿·亨特陷入困境,对自己已经绝望时,父亲却坚持让他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然而当我们换一个角度细细品味那些被忽视被掩盖的生活,会发现,哦!原来这也是一种爱。
请以“这也是一种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不少于600字 。
邮箱: 联系方式: